![]() |
|||||||||
![]() |
|||||||||
![]() |
導讀 |
![]() |
|||||||
個人所得稅法擬修改的消息發(fā)布后,網友的關注度極高。目前,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正向社會征求意見。關于擬修改個稅法,民眾也有更多的話語權。有人認為起征點從2000元提至3000元,是符合國情的;也有人認為,將起征點提至5000元對調節(jié)收入分配更加有力。此期網眼關注:修改個稅法對調節(jié)我國的收入分配力度幾何? |
|||||||||
![]() |
|||||||||
個人所得稅擬調整 | 網友觀點 | ||||||||
![]() |
4月2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擬將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由現在的每月2000元上調至每月3000元;將現行的9級超額累計稅率修改為7級。 專家:個稅起征點擬提至3000元與廣西民眾收入適應 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擬上調至3000元、現行工薪所得9級超額累進稅率擬修改為7級,廣西財經學院財政系教授王紅曉對此關注已久。王紅曉認為,我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全國其他地區(qū)相比,相對落后,起征點上調至3000元與我區(qū)民眾收入相適應,且有利于促進我區(qū)經濟發(fā)展。[詳細]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一、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修改為:“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3000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蓖瑫r,對“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的附注作相應修改。 二、第九條中的“七日內”修改為“15日內”。 三、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修改為:
|
![]() |
對工薪階層是個好消息 網友“南海衛(wèi)士”:3000元起步征個稅,財政少收入的1200億藏富于民,為縮小貧富差距作出貢獻,值! 網友“扶醉去春寒”:有利于減輕貧富差距,對普通工薪階層是個好消息。 加到5000元以上更合適 網友“五谷不分”:有消息說,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估計起征點在5000元左右合適。 網友“123456”:3000元太低了,現在這個物價,應該8000元起征。 提不提沒有影響 網友“濟南泥瓦匠”:老朽兩個月工資相加還不足3000元。 網友“崇拜源潮”:不關我事,我們普遍1000元工資,盼望漲工資…… |
||||||
![]() |
|||||||||
![]() |
|||||||||
如何理解個人所得稅擬調整? | 視頻 | ||||||||
![]() |
個稅改革惠及工薪族 中國工薪個稅所涉及的納稅人是在城鎮(zhèn)部門就業(yè)的工作者。副財長王軍近日透露,這一群體大概有3億人。免征額提高至3000元后,工薪所得納稅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詳細]
不能只看個稅起征點這一個因素,就這一個因素來說,絕對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簡單的把起征點提高的話,首先帶來的結果就是,交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成員的比重會明顯的減少。原來按照兩千塊錢起征點的時候,大概有70%左右的工薪收入階層不用交個人所得稅;如果提到三千塊錢,其他不動,這個時候大約是80%左右;如果提到五千,那可能就只有不到10%的人;如果提到八千,那么可能全中國就沒有幾個人交個人所得稅,因為只有百分之幾的社會成員。[詳細] 個稅維系民生幸福指數 這次個稅調整,不僅體現了保民生、調分配的政策指向,而且有利于擴大內需。從根本上說,民生的幸福指數決定著經濟的發(fā)展動能是否充足,決定著公共服務水平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個稅調整再次發(fā)出了這樣的信號:民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邏輯出發(fā)點,也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真正歸宿。[詳細]
|
![]() |
^^^^^^^^^^^^^^^^^^^^^^^^^^^^^^^^^^^^^^^^^^^^^^^^^^ 我國個人所得稅發(fā)展歷程 1980年9月,我國個人所得稅法正式頒布,征稅對象包括中國公民和中國境內的外籍人員,但由于規(guī)定的免征額較高(每月或每次800元),而國內居民工資收入普遍很低,因此絕大多數國內居民不在征稅范圍之內。 1994年,我國頒布實施了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初步建立起內外統一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其后,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國家對個人所得稅制進行了幾次重大調整: 1999年恢復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2006年和2008年兩度提高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減除費用標準; 2007年將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稅率由20%調減為5%; 2008年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 2010年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
||||||
![]() |
|||||||||
策劃:廣西新聞網總編室 編輯:利雪娟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