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今日之中國,猶如置身于一部科幻電影,電影中一個完整的嶄新星球在你的眼前成形。”美國一家著名雜志編輯埃利奧特的這個比喻道出了中國日新月異的巨變。
在前進中變化的中國無疑也在改變著世界。中國的積極變化催生出世界的積極變化。
隨著3月的來臨,全國兩會帶著春天的氣息一步步走近,世界關切的目光又一次投向北京。
雖然是一次沒有換屆選舉的例行會議,但即將于3月初在北京開幕的中國兩會,卻引起了世界更多的注目。
據兩會新聞中心外國記者報名處消息,截至27日上午8點,報名報道今年兩會的外國記者已達482人,來自36個國家132個新聞機構,已經超過去年外國記者人數。
誠然,《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guī)定》被認為給境外媒體提供了更寬松的采訪環(huán)境,人們同樣關注的,還有兩會上凸現的“中國因素”新注腳。
新年伊始,美國《時代》周刊就推出封面文章《中國:一個新王朝的開始》。盡管主題是中國,但這期報道卻動用了駐安哥拉、南非、法國、泰國等國的十幾名記者,搜尋遍及世界各地的“中國因素”,勾勒這個東方國家對世界的影響。
這只是近年來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報道的又一高潮。此前,美國《紐約時報》曾破天荒地使用中文隸書標題:《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BBC和CNN則相繼推出“中國周”,以幾十種語言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國。
[觀點]美國經濟衰退,中國能頂住
美國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最大的世界市場。 年8000億美元貿易逆差表明,全球出口嚴重依賴美國。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六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技術進口來源地。2006年1到11月中國出口總額 8750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占21%,加上香港轉口部分,向美國出口占中國出口總額的 35%以上。美國經濟衰退,中國的航運、低端電子制品、家具、紡織品和工藝品出口都可能受到影響。同時,亞洲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都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供應鏈中的主要供應方,而這個供應鏈是靠美國的需求拉動的。因此,美國經濟增長放慢對整個亞洲都是巨大的壓力。有人預計,2007年中國的出口增長率將由23%降至15%。如果政府坐視不管,中國經濟增長率將減少3-4個百分點。
無論各種評論是否準確, 中國必須作好應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準備。盡管有些預測有點聳人聽聞,但筆者認為,這次美國經濟衰退不會很嚴重,對中國的影響比其他國家還要小,通過采取一些措施積極應對,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抵御這樣的沖擊。
中國近些年來在經濟上取得的巨大進步令世界眼花繚亂。到中國去的訪客都驚嘆于該國的活力和巨變,每每以“中國奇跡”稱呼這種經濟和社會的繁榮景象。
確實,很難想象一個國家居然能跨越100年,從一個第三世界經濟體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大國。但是,更切近地觀察中國的巨變可以發(fā)現一個事實,即“中國奇跡”決不是從天而降或自然而然發(fā)生的,而是實施良好政策的結果,并且受到了渴望改變自身命運的中國人的勤勞和愛國精神的推動。
2月8日,幾個漢字“人”的象形圖案出現在《泰晤士報》頭版報頭的下方,每個看報的人都在猜想這些奇怪的符號意味著什么。隨著中國農歷新年的來臨,“中文猜謎”活動拉開了《泰晤士報》連續(xù)幾天向英國民眾全面介紹漢字的序幕,在英國主流社會掀起了又一輪學中文的熱潮。
不僅僅在英國,漢語熱已經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僅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連年創(chuàng)紀錄,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加,漢語教材進入了10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