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駐田陽縣坡洪鎮(zhèn)隴升村指導員 黃劍輝
坡洪鎮(zhèn)隴升村地處田陽縣南部石山區(qū),個強屯是隴升村最邊遠的一個屯。下村的第一天,我和隴升村干部一起走訪個強屯。越野車沿著坑坑洼洼小道行進,車輪胎與石頭撞擊發(fā)出的聲音在山谷里回蕩。車的一邊是懸崖,稍有不慎,就會車毀人亡。不到5公里的路我們走了40多分鐘,終于到達了目的地。
一下車,我們就被這個屯的貧困震驚了。全屯周圍都是巍巍的石山,房屋都是木質結構的瓦房或茅草房。山上偶爾傳來的猴子叫聲讓人感覺處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我們找到了組長家,向他了解情況。個強屯有30多戶,120多口人,村民都靠種在石頭縫里的玉米為生,人均純收入不足500元。個強屯缺水十分嚴重,飲水全靠收集雨水的一個地頭水柜。每年都有6個月以上的缺水期,嚴重缺水時,村民要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肩挑、馬馱。
正說話間,羊腸小道上傳來了陣陣鈴聲。我抬頭一看,幾匹馬正馱著水回來,那鈴聲傳遞著老百姓疾苦的心聲。我們去看了地頭水柜,水柜里的水已經很少了,漂著綠綠的沫子。在旁的組長說,這點水可支撐他們半個月。我們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概就10桶水。組長介紹,這兩年,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個強屯通了電和無線電話,但是行路難、飲水難仍然嚴重制約著屯里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群眾盼望得到上級幫助解決行路難和飲水難的問題,只要幫助解決部分資金,他們表示愿意出工出勞,投身建設自己的家園。
從組長家出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以前只是在書上電視上看到過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群眾如何行路難、如何飲水難,但卻不是很在意。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如今身臨其境才體會到其中的艱辛。我明白了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的重要意義,其目的是讓廣大干部深入農村實際,體驗百姓疾苦,從而轉變作風,變務虛為務實,變領導為指導,變號召為示范,變管理為服務,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我對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要利用駐村的有限時間抓緊為農民辦幾件實事好事,為新農村建設盡綿薄之力。(本欄目電子信箱:xnb585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