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欧洲一二三区免费视频|99久久麻豆精品国产免|亚国产亚洲亚洲精品视频|香蕉99秘 精品一区丁香|永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网站|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久久久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主辦

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個體戶寫回憶錄(圖)

 

改革開放后第一代個體戶寫回憶錄

曾因擔心干個體行業(yè)是“挖社會主義墻角”

當了“萬元戶”也不敢承認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徐先海(前左)干個體戶幫人修鍋底時的情景

徐先海干個體戶有錢后到北京旅游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關海芳  實習生 劉靜             

 

從在部隊做后勤到地方鐵路部門工作;從老家河南省蘭考縣到鄭州、河北普陽縣謀生;從貴州輾轉到南寧;徐先海這大半輩子去過很多地方,做過很多工作,但回憶起來,最讓他感到自豪的還是成為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代個體戶。

1981年,徐先海開始投身創(chuàng)業(yè),修單車、配鑰匙、補鍋底。每每想起上個世紀80年代初剛剛奮斗的情景,徐先海就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睡。最近,他又做了一個決定,聘請一位保姆為他書寫回憶錄;貞涗浝,記錄了一位貧苦農民出身的孩子,從吃不飽穿不暖住帳篷,到上個世紀80年代憑自己的努力當上“萬元戶”,如今有車有房、兒孫滿堂幸福生活的全過程。

回憶錄·80年代前

能吃飽就是最大目標

徐先海在回憶錄里寫道,我于1928年農歷五月十六日出生在河南省蘭考縣南丈鄉(xiāng)徐洼村,家里很窮,老老少少一共有12人。一年下來,全家人都沒能吃上幾回肉。我6歲的時候,就跟著爺爺一起做綠豆粉絲和粉皮生意,這些都是北方的一種食品。我那時候年紀小,就負責趕驢推磨,全家人靠賣粉絲和粉皮糊口,能有口飯吃就不錯了,根本不能靠它賺錢。

這樣過了四五年,爺爺老了,我父親和叔叔又都在外當兵,家里缺少男勞動力,粉皮生意就停了。可一家人還是要吃飯啊,我們全家就去地主家?guī)透苫,田地的收成按地主七成我們三成來分配。這樣的生活維持了幾年,可收成越來越不好。后來,除了我和我爺爺在家,其他親人都到外面討飯去了。

到了1947年,我參加了華東三野部隊后勤部做保衛(wèi)人員,每到一處,部隊首長都特別尊重老百姓,和老百姓講話也有禮貌,我深深地感受到,還是跟著共產黨走好。后來,我在部隊的修理廠做修槍炮的工作。1951年,我進了徐州機務段上班。幾年后又到了貴州工作,當時我已經有5個子女了,有陣子,我們幾戶人就住一個30多平方米的帳篷,條件很艱苦。

1964年,我從貴州調來廣西南寧的鐵路部門工作。至今,我已經在南寧生活了40多年了。

回憶錄·80年代初

在親友的反對下干起了個體戶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80年代要加強現代化建設,提高國民的收入。徐先海想,我是趕上了好時候了。1981年,已離休兩年的徐先海用100元做本錢,自己配做了一輛拖斗單車,開始干個體。

徐先海在回憶錄里提到,剛開始家人個個反對,他們覺得干個體太累,而且怕有政治風險。我的親朋好友也都不支持我,那時候是改革開放初期,做個體行業(yè)的人還不是太多,親友為我擔心:“你不怕別人說你是‘挖社會主義墻角’?”我說:“我不怕,國家都改革開放了,有什么好怕的?”

我每天都開著小拖斗車,帶上我的工具和配件,輪流到附近的各學校和各小區(qū),為居民修單車、挽鍋底和配鑰匙。雖然我在部隊修過槍炮,在地方鐵路部門又修過火車頭,但剛干個體時也是困難重重。

我記得第一次幫別人配鑰匙時,那時還沒有機器打磨匙孔,我是用鑿子一點點地磨出匙孔的。由于技術不熟練,配一把鑰匙竟花了幾個小時,占用了別人好多時間,我不好意思要他的錢,好在對方也沒怪我,我就當是自己給自己交了一次學費。

剛干個體,雖說有困難,但我從不灰心。我每天風雨不改,起早貪黑,吃苦耐勞。有時候大半天喝不到一口水,有時上午10點過后才吃早餐。持之以恒的堅持之后,我的技術越來越好,也迎得了好的口碑。

回憶錄·80年代中期

當了“萬元戶”也不敢承認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我生意最紅火的時候,雖然配一把鑰匙只掙幾角錢,但找我配鑰匙的人很多。80年代時,很多家庭都是燒蜂窩煤,鍋底很容易壞,所以找我換鍋底的人也很多。我的生意越來越紅火,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要知道,那時候我一個月的退休金才50多元。

干個體沒幾年,我就成“萬元戶”了,當時“萬元戶”可算是有錢人了。但當時環(huán)境還是比較保守的,我也怕露富。所以每當別人笑著問我:“老板,現在是‘萬元戶’了吧?”我總是推托:“哪里哪里,哪當得上‘萬元戶’?”但聽著別人叫我“老板”,我心里還是樂滋滋的。

我們家的生活隨之大大改善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住房也改善了,還花700元買了一部相機,這在當時可是奢侈品了。手里有點錢后,有空我就帶小孩去北京等地旅游,平時吃得也好了。有時間我還找朋友去喝喝早茶,南方大廈頂層的旋轉餐廳是我常去的地方,這在當時可是很新潮的事。

回憶錄·80年代后期

生活更好了還上了報紙電視

到了80年代后期,我要了一個固定攤點,生意更好了,而我家的生活也更好了。我經常到學校和小區(qū)搞義務修理,平時看到有殘疾人或年紀大的顧客我也不收他們的錢,想起我以前吃過的苦,我就覺得能幫一點別人就幫一點。我還獲得過工商部門評選的“先進個體勞動者”稱號。

那時候,幾家報社和電視臺的記者都來采訪我,報道我的事跡,可惜,這些報紙都沒能留下來,只有一張黑白照片我一直珍藏著,那是當時一位記者在我給人補鍋底時拍下來的采訪圖片,F在看照片,還能很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形。

回憶錄·2000年后

兒孫滿堂有房有車

我的年紀漸漸大了,90年代后我就把店關了,在家休養(yǎng)。后來我又換了一套更大的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的幾個子女都很爭氣,現在的生活也都非常好,兒孫滿堂。老伴去世了,我現在一個月領著2000多元的退休金,衣食無憂,子女三天兩頭就來看我,F在大兒子和小女兒都有房有車了,老三也準備買小汽車了。感謝黨的富民政策,想起改革開放,我的心就感覺是永遠沉浸在春天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文章

高清圖集推薦

习水县| 华亭县| 绥宁县| 鸡东县| 齐齐哈尔市| 普兰店市| 阿合奇县| 隆子县| 呼玛县| 沁源县| 拜城县| 称多县| 汉沽区| 滕州市| 长葛市| 龙海市| 南漳县| 得荣县| 綦江县| 乌兰察布市| 三河市| 嘉荫县| 弋阳县| 沿河| 台北县| 安远县| 宕昌县| 高台县| 朝阳区| 颍上县| 滨州市| 嘉定区| 筠连县| 鄂伦春自治旗| 珲春市| 昌江| 海晏县| 辽中县| 郸城县| 额济纳旗|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