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德搶修野戰(zhàn)光纜線路。肖先云攝
李樹德帶隊野外作業(yè)。肖先云攝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劉良穩(wěn) 羅文義 肖先云 記者陶媛
國無防不立,民無軍不安。2008年冬季征兵工作已經全面展開,軍營廣闊的舞臺又將迎來新一批有志青年。今年,兵員征集對象的主體調整為各類各級院校應屆畢業(yè)生,更多的適齡學子將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從校門到營門、從課堂到操場、從書海泛舟的莘莘學子到鐵血衛(wèi)國的革命戰(zhàn)士,即將到來的角色轉變,是一段艱辛的磨煉,是一個現實的挑戰(zhàn),更是熱血男兒愛國精神的洗禮和報國壯志的展現。
“只要熱愛軍營、扎根軍營、奉獻軍營,人人都有用武之地,個個都有展才之臺。”入伍7年來,李樹德從一名普通的應屆高中畢業(yè)生,成長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被評為“軍事訓練尖子”,并榮立二等功一次,他的軍營成才事跡給廣大適齡應征青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從拿兩個“零蛋”到“超級戰(zhàn)士”
李樹德2001年12月從桂林入伍來到邊陲重鎮(zhèn)憑祥,現擔任駐桂邊防某部二級士官,通信連班長。入伍后的第一次專業(yè)理論考試,他就當了“副班長”,攀登固定訓練,沒爬幾步就滑桿。
面對挫折,他并沒有灰心,于是,桿上綜合訓練,別人爬一趟,他爬兩趟;五公里越野,他腿上綁沙袋,往挎包里裝磚塊……除了白天搞好訓練,李樹德晚上忙“充電”,報考全國自學考試。幾個月,他很快步入全連訓練尖子的行列。
機遇歷來青睞有準備的人。2006年10月,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在桂林舉行全軍“超級戰(zhàn)士”選拔賽,在經過層層選拔取得參賽資格之后,他卻在入隊第一次測試中拿了兩個“零蛋”。為了拿到好成績,李樹德專程找到了集訓所在地的專業(yè)技師趙夏林“拜師”學藝:剝線、測試、熔接、熱縮,再到測試和判斷故障,他一個星期用掉了50多米光纜、100多個焊頭……比賽當天,李樹德技壓群雄,一舉成為“超級戰(zhàn)士”。
“說到底就是和自己競賽,戰(zhàn)勝了自已,就沒有打不敗的對手。”這種戰(zhàn)勝自已的戰(zhàn)斗精神,也使李樹德在自己的軍旅生涯中走出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入伍7年來,李樹德先后參加各類比武競賽20多次,14次奪得金牌。2006年7月被評為“軍事訓練尖子”,榮立二等功一次。2007年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