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南國早報桂林訊(記者唐曉燕)看八股文試卷、參加“科舉考試”、體會一把“狀元癮”……5月1日上午,廣西科舉文化陳列館在桂林王城景區(qū)的廣西貢院揭牌并正式對外開放。據(jù)悉,這是我國西南地區(qū)首家科舉文化陳列館。
當日上午,記者在剛揭牌的廣西科舉文化陳列館看到,陳列館展出了秀峰書院八股文試卷、科舉考試輔導書、陳宏謀家規(guī)遺訓等珍貴文物,并通過資料、講解、場景演繹等方式展示中國科舉制度的產(chǎn)生、發(fā)展、消亡過程及其原因;展示在這一制度下,讀書人從考秀才、中舉人、成進士,乃至有幸涉足鼎甲,摘取狀元桂冠的過程。
最讓游客感興趣的,是陳列館精心設置的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模擬考場,考場布局按清代貢院模式設計,試卷款式按清代八股取士的模式制作。“監(jiān)考官”服飾,不論是“殿試”的“皇帝”還是“院試”的“學政”,悉依清制,讓不少游客躍躍欲試。眾多游客在此和滿口“之乎者也”的“秀才”一起進號舍,用毛筆在宣紙“試卷”上答題,答得好的游客還體會了一把“金榜題名”的“狀元癮”。
據(jù)了解,廣西貢院最早設于廣西府治西面,即現(xiàn)在的桂林中學一帶,清順治14年即公元1657年改建至明靖江王城。廣西貢院人才輩出,規(guī)模最大時有考舍5500間,清代廣西文科鄉(xiāng)試有100科,舉人5075名,其中桂林府2516名,占廣西半壁江山,狀元數(shù)量居全國第五?婆e史上最后一位鄉(xiāng)試、會試、殿試連獲第一名即“三元及第”者陳繼昌,就是桂林臨桂縣人。至今,王城的南、東、西門的城門上還銘刻有表彰應試中選者的“三元及第”、“狀元及第”、“榜眼及第”。
由于科舉制度于1905年被廢除,迄今已百余年,這方面的遺存不多。為了保存和研究科舉文化,有關部門近年來悉心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經(jīng)過研究、整理,在原廣西貢院舊址上建立了這個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