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僅坤(后右)在安置點與父母、妻子和孫子的合影。記者 伍永志攝
廣西新聞網(wǎng)羅城7月7日訊(記者 伍永志)7月7日下午15時,記者來到羅城第二希望小學了解卡馬庫區(qū)所轉移群眾的生活情況時,正見到一批志愿者在組織安置在該處的群眾進行游園活動,整個安置點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游園活動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記者見到有五名群眾中除有一人手中拿有“蘋果”字樣外,其他每兩人手里拿有一張“西瓜”、“香蕉”字樣,當志愿者喊道“香蕉”時,拿有“蘋果”字樣的群眾與拿有“香蕉”字樣的群眾突然間蹲了下去,圍看的群眾立即笑了起來。
“現(xiàn)在‘蘋果’被淘汰了,還有兩組人員,看誰能堅持到最后。”主持該游戲的志愿者對周邊的群眾說。經過幾輪角逐,拿有“西瓜”字樣的兩名群眾最終獲得勝利,并領取了獎品。
其中一名拿到獎品的“西瓜”選手廖僅坤告訴記者,他一家6口人是在7月4日從懷群社區(qū)內店屯轉移后安置在該校,包括有近九旬的雙親,還有妻子、三兒子以及一個孫子,老大、老二都在外面廣東打工。
“他們在外地得知家里水庫出現(xiàn)險情后,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家,問我們轉移到哪里,吃得怎么樣,爺爺奶奶的身體怎么樣,晚上睡覺蓋被子等很多問題,我直接跟他們說‘我們在這里吃住都很好,晚上都有被子蓋,一日三餐都有肉、青菜吃,我們不僅個個吃得飽、吃得好,而且還領到了新衣服。’叫他們在外面放心,家里人都沒有事。”
廖僅坤說,該安置點的工作人員十分關心他們,為了讓轉移的群眾及時了解卡馬水庫的搶險情況,安置工作組在每層教室都放置了一臺電視機,每天晚上都有許多群眾在圍著看,“我們的手機還會收到卡馬水庫搶險指揮部發(fā)來的信息,這樣我們也都會很快地了解水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