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許海鷗
由于4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30歲的巖快走出滇緬邊境的原始山寨來到城市,如今他已經(jīng)不再向往山寨中的生活了。巖快一家三口和本寨里的數(shù)十名族人,當年被北海大江埠旅游風情村“招聘”過來,向外界展示他們的原始部落生活。此后,他們便在北海銀海區(qū)大江村建起一個“原始部落”村寨,經(jīng)歷著從原始到現(xiàn)代的轉(zhuǎn)變,并慢慢適應了這種與山寨截然不同的生活。
我從山中來,帶著一身草
巖快與同伴來自云南省西雙版納,家在滇緬邊境山林里一個叫嘎沙的山寨里。他們大都是佤族人和布朗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巖快在來北海之前的20多年時間里,一直生活在山林中,他們善用鐵叉扎地上跑的動物,用弓箭射天上飛的飛禽,男孩生下來剛會跑就跟著父親學打獵。由于傳統(tǒng)習慣,他們吃生肉喝獵物的生血,到了冬天沒法打獵,他們還會吃些粗陋食物果腹。雖然社會已經(jīng)發(fā)展到今天,但他們還保持著原始的部族生活。
2005年底,大江埠旅游風情村想在北海開拓特色旅游項目,向游客展示原生態(tài)的部族生活。于是,工作人員來到西雙版納找當?shù)馗刹繝烤,經(jīng)過與部落頭領商量,從嘎沙山寨里選了76名成員,走出山林,進入了城市。
來到北海后,這76人按照自己山寨部落的模樣,在一片有小河和樹林的野外建起了一個少數(shù)民族部落,每天給來這里的游客表演自己部落的生活和生存技能,而他們的生活必須品由公司提供,還有收入。
與這些少數(shù)民族同胞一起工作的當?shù)厝私榻B,他們剛來時,男子赤裸上身,只穿短褲,女子上身只圍一點布,下身著草裙。有時他們就這樣走出駐地,常常把當?shù)卮迕駠樢惶。后來?jīng)過熏陶,他們也在慢慢改變。
外界怕不怕,自己才知道
這76名少數(shù)民族同胞第一次走出大山,坐著從未見過的汽車來到城市時,一時也難以適應。會說一點漢語的部族青年天成告訴記者:“太可怕了,不可想象。”
是的,在這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令他們害怕的東西太多了,他們突然失去了安全感,他們不僅對一切感到陌生,就連外人好奇的眼光也讓他們無所適從。
記得剛來北海時,他們對房間里的電燈感到新奇,圍著電燈轉(zhuǎn)了又轉(zhuǎn),也沒搞清楚怎么一按開關就會發(fā)光。一個月下來,每間房里的電燈開關都被他們按壞了好幾個。開始練習表演時,工作人員布置的音響更是把他們嚇壞了,他們看到一個黑盒子里突然發(fā)出巨響時,不由得大喊大叫起來。
天成今年26歲,這個名字是他到北海后給自己起的新名。他當年沒趕上第一批到北海的機會,過了一年,來的人中有些年紀大的“阿達”(大叔)“阿雅”(大嬸)因過不慣城市生活返回山里,他便頂替他們來到北海。如今,北海這個部族山寨還有57人。
幾年過去了,他們中有人學會了用手機,雖然每次去交費時,他們赤裸著上身、臉上畫著線條的模樣會嚇到一些人。他們也漸漸學會了外出時改變裝束,穿街上買來的衣服。但他們還是很少上街,因為語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礙,而且他們對外界仍然懷有些許恐懼感,每次外出,他們都需要人陪,除了三五結伴,每人手中還會拿一根長棍。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