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才建了一半,屯長黃仁忠就走了。
身份證上的這張照片,是黃仁忠留下的唯一影像。
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周寒
4月2日,久旱的崇左市江州區(qū)那隆鎮(zhèn)王沙村都義屯淚雨滂沱:連日來帶領(lǐng)村民們到處尋找水源、砌蓄水池的屯長黃仁忠,因勞累過度與世長辭,年僅44歲。消息傳來,全村老少聚集到黃仁忠家中,抽泣聲成片……
“屯長一定是累死的”
“屯長一定是累死的!”4月6日,40多歲的漢子農(nóng)文超講到黃仁忠時,眼淚還是忍不住要掉下來,“1月底,屯里就沒有水了,屯長除了幫村里的老人、困難戶挑水,還帶領(lǐng)我們四處去找水源。3月28日,他在尋水的路上被一根尖利的樹枝插傷了小腿,之后還天天拄著一根木棍,帶我們?nèi)バ扌钏?rdquo;。
處于山區(qū)的都義屯地勢較高,村民平日里只能來回一兩個小時到山腳下挑水。婦女老人體力不好,一天要挑五六次才能滿足生活用水。從去年七八月開始,屯里滴水未下,山下水源越變越細(xì)。
作為屯長的黃仁忠心里著急,山上山下四處跑,尋找新的水源。同時,他組織村里留守的幾個青壯年和婦女,給村里無人照顧的老人和五保戶背水。
3月28日上午,黃仁忠又帶領(lǐng)幾位村民外出尋水。同去的農(nóng)文超看到,一根被削斷的樹枝扎進(jìn)了屯長的小腿,“他腳上的傷痕大概有三四厘米長,鞋子里都是血”。大家勸他先回去,可是黃仁忠笑了笑:“這點(diǎn)小傷,總不至于要了我這么一個大人的命吧?還是先找水吧。”
在離屯3公里遠(yuǎn)的一個舊水池邊,他們看到一個過去已經(jīng)斷流的水源又流出了涓涓細(xì)流,大家喜上眉梢。
自家很困難仍盡力幫人
65歲的覃文清老太,每隔一天就能用上黃仁忠?guī)退魜淼?5公斤水。老人知道黃仁忠家也有困難,心疼他,每次見他挑水來,總是過意不去地對他說:“你是屯長,屯里事多,家里老少又需要照顧,還是先給自己家挑吧,我自己能挑。”可每次黃仁忠都笑瞇瞇地回復(fù)她:“你們兩老年紀(jì)都大了,我盡我的能力,幫你挑得一點(diǎn)是一點(diǎn)。”
隨后的情景,都會讓覃老太看了心疼:屯長在幫她或其他人挑完水后,才打著手電,摸黑給自己家挑水、做飯。
除了覃老太,還有很多的老人家,用過屯長挑來的水、擔(dān)來的柴。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