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見習記者 張冠年
旱魔肆虐,干旱蔓延!
行動、行動,社會各界在行動!
接到上級指令,柳州市消防支隊第一時間組成抗旱突擊隊,奔赴河池市抗旱救災最前線!
成立支部
構筑一座戰(zhàn)斗堡壘
3月27日,突擊隊19名隊員駕駛5輛大型消防水罐車開赴河池旱區(qū),柳州市消防支隊政治委員、抗旱突擊隊總指揮韋明戰(zhàn)與隊員們立下軍令狀:“堅決打好抗旱救災這場硬戰(zhàn),旱情不減,誓不撤離!”
誓言錚錚明壯志,鐵骨丹心寫忠誠。大災面前,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戰(zhàn)斗堡壘。于是,柳州消防抗旱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應運而生。黨旗之下,臨時黨支部10名黨員舉拳立誓:“旱魔不退誓不休!”
說到做到,言行如一。突擊隊臨時黨支部在獲悉河池市金城江區(qū)東江鎮(zhèn)木有村300多名村民缺水后,決定立即送水入村。晚8時,50余噸水終于送完,村民們缺水的燃眉之急終于得到緩解?纱藭r,整天忙于趕路送水的突擊隊員們卻依然粒米未進。“只要我們多跑一趟,就可以給群眾多送些水。”這是突擊隊黨員干部們最樸實的想法。
3月28日,突擊隊向河池市東蘭縣災區(qū)開進。
3月29日,突擊隊奔波300多公里,穿越崇山峻嶺,為幾近枯竭的東蘭縣三合鄉(xiāng)小學和泗孟鄉(xiāng)弄平小學送來甘霖,并將兩所小學共70立方米的蓄水池注滿。
4月1日,距東蘭縣城87公里的金谷小學846名師生飲水告急,突擊隊在臨時黨支部的指揮下克服路險彎多的困難,輾轉6個小時,送上21噸希望之水。
4月5日,突擊隊解決東蘭縣三石鄉(xiāng)美逢小學飲水困難。
4月6日,突擊隊注滿了在縣城72公里外的乾爾小學約40立方米水柜,師生們的飲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為做到高效科學及時送水,突擊隊臨時黨支部還組建了黨員干部送水先鋒隊,在確保車輛性能安全的前提下,突擊隊的10名黨員干部三班倒輪流跟車送水,人不歇車不停,大大提高了消防車的送水效率。截至目前,抗旱突擊隊已為災區(qū)群眾送去1200多噸水!
一心送水
壯舉感動災區(qū)民眾
4月7日,大霧彌漫。東蘭縣三合鄉(xiāng)小學的師生們早早地等在路口,翹盼送水車的到來。
“早上霧那么大,消防叔叔還會來嗎?”同學們問。
“會來的,消防叔叔一定會給我們送水來的!”校長答道。
三合小學坐落在一個1000多米深的山谷里,距離東蘭縣城有30多公里,全程山路狹窄崎嶇,寬度不足3米,不時有路面塌方,且云遮霧罩,能見度低,車輛行駛極其困難。
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曾許下諾言:“我們保證你們有水喝!”于是,消防車朝著目的地艱難行進。
一路險情不斷,走走停停,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突擊隊的4輛消防車終于抵達學校上方1000多米高的山路上。但由于通往學校的道路過于狹窄,消防車根本無法通過,隊員們只好順著陡峭的山崖向下拉了近千米的水帶,才將水引到學校的臨時蓄水池里。
“消防叔叔真的送水來了,我們有水喝了!”看著汩汩流出的甘泉將一個個空桶注滿,孩子們的臉笑開了花。
“保證你們有水喝!”同樣是這支抗旱突擊隊臨時黨支部給東蘭縣最偏遠的村屯——三石鎮(zhèn)弄瑤屯群眾的鄭重承諾。
3月31日,突擊隊的3輛消防車歷經6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停在了弄瑤屯外1公里處。車輛無法向前通行,隊員們只好徒步拉著12盤水帶將水接到村口?吹竭@送來的及時水,久旱的村莊沸騰了,人們滿心歡喜地背上竹簍帶上水壺在村頭排隊接水。
除了向水池、水柜注水,突擊隊黨員干部們還主動幫助孤寡老人挑水回家。“讓我來,給我挑!”這是突擊隊黨員干部常掛在嘴邊的話。80多歲的覃紅兵是東蘭縣欽能鎮(zhèn)陽理村的孤寡老人,因中風行動不便,他家早已斷水。臨時黨支部書記盧世偉知道老人的處境后,立即率隊帶上特殊黨費購買的兩袋大米和兩箱礦泉水慰問老人,還幫他打滿了水缸里的水。
在給三石鎮(zhèn)美逢小學送水時,突擊隊黨員干部發(fā)現(xiàn)學校師生們的伙食僅是蒸米飯加幾顆黃豆,因為貧困和缺水,師生們每天只吃兩頓,營養(yǎng)嚴重不足。目睹這一狀況,隊員們紛紛解囊,將身上僅有的390元用作為特殊黨費給師生們買來鮮肉和香腸……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