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綠燈通行時車輛行人都躲到樹陰下。賈強 攝
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韋夏
這兩天,35℃以上的高溫烘烤著邕城,熱氣撲面而來。市民又開始備受夏季生活的“煎熬”:室外是悶熱的“桑拿天”,室內(nèi)是空調(diào)帶來的“無邊涼意”。一會兒熱浪翻滾,一會兒涼風習習,這種明顯的氣溫反差,極易導致中暑感冒,不利于市民的身體健康,一些虛寒體質(zhì)人群還會誘發(fā)哮喘等毛病。如何將酷暑“危害”降到最低?請看醫(yī)生總結(jié)的一些避免中暑感冒、咳嗽哮喘的方法,大家不妨試試,說不定能派上用場。
1、現(xiàn)象
正午騎車頭暈目眩
7月3日一大早,44歲的魏女士參加一自行車俱樂部的活動,騎自行車前往距離南寧市60公里的西鄉(xiāng)塘區(qū)壇洛鎮(zhèn)定屯村。她對記者說:“7月2日晚上,看電視里的天氣預報,我就知道7月3日的最高氣溫是35℃。上午快速騎行20公里,我就感覺不大適應,下車休息的時候就有點頭重腳輕。中午回程的時候,正值正午高溫暴曬,路上沒有樹陰,我就有頭暈目眩的感覺,有時有一點微風吹過,身體竟然打起了冷顫……”
請試試以下方法
不妨將鍛煉時間改為早晚
廣西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寧豪分析說,魏女士是因為不能適應高溫天氣騎自行車鍛煉,她的體力透支過度,到達忍受極限,因此出現(xiàn)頭暈目眩、體溫下降的疲勞癥狀,這種情況隨時有中暑暈倒的可能,危及身體健康。
寧豪建議,魏女士可以將鍛煉時間改為早晨和晚上,避開正午高溫天氣。另外,市民在酷暑天氣鍛煉身體,還是采取游泳等比較安全的方式。
為了避免中暑,他提醒市民:要盡量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直曬,應該多飲水,多吃新鮮蔬果,比如西紅柿、西瓜、苦瓜、黃瓜等;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等,還可以喝些王老吉或雷公根等涼茶。
下一頁 |
第 [1] [2] [3] [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