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是不是一種自然災害?
7月6日、7日,記者致電政府相關部門,對方回答他們并沒有制定與高溫相關的應急預案,他們覺得“高溫應當構(gòu)不成災害”。
高溫究竟是不是一種自然災害呢?與干旱、冰凍災害以及洪澇災害不同,高溫似乎對人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直接危害不算大。但廣西氣象防災減災所的有關專家向記者介紹,高溫熱害是氣象災害的一種類型,在部分國家,每年都有不少人被熱死。如果高溫天氣發(fā)生在水稻的灌漿時期,還會影響水稻的產(chǎn)量。
雖說南寧也有城市熱島效應,但從城市布局來看,有邕江和南湖等大型水體幫助吸收熱量,城市本身的綠化也不錯,而且南寧離海邊不遠,具備較多有利于散熱的因素。在南寧,高溫熱害相對于其他災害來說,似乎沒有那么明顯,但南寧處于亞熱帶,每年都會遭遇較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都是一種考驗,制定一套較完備的預防措施仍然有必要。
防御措施如何實施?
面對高溫,政府部門如何能有更多作為?7日下午3時58分,崇左市氣象局發(fā)布了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24小時內(nèi)江州區(qū)部分鄉(xiāng)鎮(zhèn)將出現(xiàn)40℃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提出了4條防御措施: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采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除特殊行業(yè)外,停止戶外露天作業(yè);對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護措施;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特別注意防火。
氣象部門預報了即將出現(xiàn)的高溫熱害,并給出了防御建議,但這些措施只能是建議,而難以成為真正的措施。如何幫助民眾防御高溫,就是政府部門可以作為的空間。比如南寧市新陽立交橋旁的廣西六建宿舍區(qū)居民反映,在氣溫最高的時候,他們那里停電了,相關單位是否應該響應?又比如,6日南寧市朝陽路一工地工人因中暑暈倒在半空中,相關部門是否該出臺緊急的安全生產(chǎn)通知?
為保護勞動者,政府還可以根據(jù)相應的情況下令,除了特殊行業(yè)外,要停止戶外露天作業(yè)。遺憾的是,目前廣西的戶外工作者連高溫津貼都無法獲得。自治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在廣西,高溫津貼的具體標準的制定和執(zhí)行都一直還沒有開展。所以,關于勞動者的高溫補貼方面,在目前階段尚沒有具體部門和法規(guī)的支持和保障。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