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記者 林雪娜
八桂大地,文化綺麗。在過去的五年間,廣西文化創(chuàng)造了歷史的輝煌。自治區(qū)黨委書記郭聲琨給予充分肯定:“文化不僅唱響、唱美了廣西,還提高了廣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廣西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特色鑄品牌
回眸“十一五”,我們看到:文學、喜劇、音樂、美術、書法、攝影、舞蹈、雜技、廣播、影視、動漫等文藝精品像精靈般活躍。《廣西“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把“培育和扶持八桂民族音樂、漓江畫派、山水實景演藝等優(yōu)秀文化品牌作為建設文化廣西的重要內容”,這一美好藍圖已織就為現實的圖景:
《大儒還鄉(xiāng)》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完成廣西精品藝術“三連冠”的奇跡;舞劇《碧海絲路》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音樂劇《桂花雨》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并獲第十三屆文華大獎特別獎……獨樹一幟的“漓江畫派”、“八桂書風”打響了廣西山水文化品牌;獨領風騷的“劉三姐”,從民間傳說到文人文本再到桂劇、彩調劇、歌舞劇、電影和山水實景演出,一次次成功的創(chuàng)新模式,將民族文化在時代背景下進行融合、重組、再生。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