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勇球(廣西西江開發(fā)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要打造西江“黃金水道”,目前最基礎(chǔ)的工作就是要把所有的礙航閘壩進行擴建、改造,使西江“黃金水道”暢通起來,然后才能達到促進沿江經(jīng)濟帶的發(fā)展。
大化水電站就是其中有名的一座礙航閘壩。1975年,由于該電站在建設(shè)時沒有同步考慮通航功能,于是,整個電站便將紅水河攔腰截斷,紅水河斷航從此開始。為了生計,家住在這里的船民覃世杰,就只好來到遠離家鄉(xiāng)幾百公里之外的下游從事水運經(jīng)營。
覃世杰(船民):我們一年四季都沒能回到我們的家,我們船員想回家,要坐幾百公里的路途(汽車)才能到家。
大化水電站如此,長洲水利樞紐也不例外。由于當初對未來航運能力估計不足,長洲水利樞紐自2007年建成之日起,就年年出現(xiàn)大批船只滯航的問題。
劉臨雄(廣西梧州航道管理局局長):最高峰時1600多艘,1600多艘是什么概念呢,從這個地方一直排到上面的藤縣,底下一直到廣東交界那地方,20來公里。
像這樣的礙航閘壩,采訪中,記者獲知,整個西江流域竟有近40座之多。
主持人:在這里我的同事帶回了幾張照片,您看看,您一定特別熟悉。
郭聲琨:看到這個照片以后,我感到很內(nèi)疚,這個“黃金水道”沒有真正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和作用,特別是在旱季水量不足的時候,加上我們的船閘功能不配套,所以造成大量的船只被堵滯在西江上。
主持人:這個問題讓您很頭疼嗎?
郭聲琨:我們確實認為這是一個必須盡快解決的瓶頸項目,所以我們現(xiàn)在首先要打通的是各個水利樞紐的通航能力,現(xiàn)在我們正在建設(shè)三號、四號船閘,這兩個船閘可以通航300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閘。建設(shè)完了以后,億噸“黃金水道”,在這里不是個瓶頸,把這些船閘全部解決好,才能形成一個暢通、安全、快速、便捷的西江“黃金水道”。
主持人:我記得去年年底在考察大藤峽水利樞紐壩址的時候,您說大藤峽是整個西江最后一個梯級電站,如果在規(guī)劃建設(shè)當中犯了錯,廣西就再沒有機會來后悔了。您當時為什么這么說?
郭聲琨:這個也是汲取歷史的教訓(xùn),因為我們整個西江上游有很多水利樞紐、很多水電站,由于體制等種種原因,也出現(xiàn)過“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問題,對綜合功能、綜合效益,沒有充分地同步考慮,所以我講在大藤峽水利樞紐的設(shè)計過程當中,必須綜合考慮功能配套,適度超前,不然今后后悔都來不及。
采訪即將結(jié)束時,記者在百色遇到了這位靠在江邊擺渡為生的農(nóng)民覃世和,當問及他未來的期望,他說,在不遠的將來,他希望能駕駛一艘裝滿老鄉(xiāng)貨物的大貨船,經(jīng)百色、穿南寧,沿清澈而又繁忙的西江而下,直達珠江口。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5]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