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遙遠:遠隔千山難擋歸僑的思念
清明時節(jié),人們紛紛為逝去的親人掃墓,寄托哀思,可對于很多當年獨自回國的華僑來說,他們的一些親人安葬在國外,清明節(jié),他們往往難以走到親人的墓前,只能從心里寄托來自遠方的思念。
柳州近70歲的印尼歸僑楊阿婆頭發(fā)花白,回首最初回國時的情景,她依然歷歷在目。楊阿婆從小在印尼長大,父母育有兄弟姐妹8人。為了能讀華文大學(xué),1960年,楊和弟弟兩人回到故土中國,最后姐弟倆都在柳州安了家,而其他親人都在印尼。
隨著時光的流逝,楊阿婆的父母、兩個姐和兩個哥都在印尼先后去世。由于去一趟印尼開支大,加上原來年輕時工作忙等各種原因,從1960年至今,她只回去過兩次。2000年第一次回去時,她首先就是趕到親人的墳頭,點蠟燭、上香、燒紙錢。她和親人50年不見,再見時已是陰陽兩隔,心中感慨萬千。
楊阿婆說,其實歸僑都保留著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祭拜先人的方式都相似。清明節(jié),她遠在中國,不能給在印尼的親人掃墓,心里難免遺憾,思念之情更加濃厚。不過,她特別重視鬼節(jié),每年鬼節(jié),她都到柳江邊找塊適宜的空地,給印尼的親人燒紙錢。楊阿婆說,選擇江邊祭拜,對歸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水是流動的,他們希望自己對先人的祈禱能順著江水送到遙遠的第二故鄉(xiāng)。原來印尼的親人去世時,到下葬的時辰,她都會和柳州的親人一起在柳江邊撒鮮花,這是他們歸僑表達哀思的惟一方式。
也有少部分歸僑選擇在清明節(jié)回去看看。柳州市海外華校校友聯(lián)誼會秘書長李宜莉就在3月底和同是印尼歸僑的老伴一起回印尼掃墓祭祖并探親。
作為歸僑二代,他們中許多人與國外親人難得見上一面,有的甚至在長輩生前從未謀面,對親人的了解僅限于照片和父母親的回憶講敘,但這份親情是剪不斷的,到清明節(jié)時他們?nèi)陨俨涣嗽诹莸募依镞M行祭拜。李宜莉的女兒告訴記者,家里墻壁上掛著在印尼過世的爺爺奶奶和外公的遺像,雖然父母都回印尼了,但這個清明節(jié),他們晚輩會在家祭拜,給爺爺奶奶燒紙錢,而外公則是依據(jù)老人的信仰,用鮮花祭拜。記者方鳳琪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