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臨時“救護小組”,合力抬傷員下山
此刻他們的第一個念頭,是為飛行員止血。
長期生活在大山里的蘭紹金和蘭正捌,都有一定的草藥知識。兩人趕緊尋來了一味止血草藥,用柴刀搗碎后,給飛行員臉部的傷口敷上,并對他說:“請你放心,我們一定會將你送到醫(yī)院。”飛行員臉上的血止住了,這時,又有好幾名正在附近做農(nóng)活的村民,聞訊趕來了。
僅僅半個小時左右,山腰上就聚集了來自宜州市、忻城縣的15名村民,組成了一個臨時“救護小組”。
在飛行員的指導(dǎo)下,蘭紹金將他身上綁著的降落傘解開。他才發(fā)現(xiàn),飛行員的左胸一片淤青,雙腿和腰部不能動彈,顯然傷得很重。
村民們撥打110、120,報告情況。
征得飛行員的同意,村民們七手八腳將降落傘的傘繩和傘布割下,又砍來兩長三短的五根松木棍,交叉搭在一起,利用傘繩和傘布,捆扎成一個簡易的擔(dān)架。大家小心翼翼地將飛行員抬上擔(dān)架后,三名村民在前方開路,六名村民扛起擔(dān)架,為了減少一路顛簸,兩名村民扶著飛行員的腰。剩下四名村民抬著飛行員的隨身背包,跟在后面。
13日下午6時許,這支隊伍沿著傾斜60度的山坡下山。由于下山路上坡度過大,灌木叢生,使得擔(dān)架十分顛簸。受重傷的飛行員疼痛難忍,有的村民提出,是否停留一下,讓他能休息片刻。蘭紹金堅決地說:“不能休息,要盡快將人送出山去。”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