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發(fā)現(xiàn)飛行員的地點演示他們?nèi)绾巫灾坪喴讚。記?盧冬琳攝
村民救援的道路上布滿荊棘,有些地方只容一個成人彎腰通過。記者 盧冬琳攝
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盧冬琳 通訊員 周昌林
在宜州市的福龍瑤族鄉(xiāng),有一個位于大山深處的小村子,叫龍曉屯,只有43戶人家,與來賓市忻城縣交界。5月25日,宜州市福龍瑤族鄉(xiāng)弄桑村龍曉屯、弄凡屯的蘭紹金等8名村民,每人扛著一臺液晶電視機,喜滋滋地走在回家的山路上……電視機是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親手發(fā)給他們的獎品。記者跟隨著他們的腳步,分享著他們的驕傲——今年的4月13日,他們在村邊的山腰上救起了一名身負重傷的空軍飛行員。
飛機遭遇特情,飛行員跳傘負傷
5月25日,記者前往龍曉屯采訪,當時,大雨沖壞了道路,從鄉(xiāng)政府前往龍曉屯,需要在盤山路上步行三個小時。這里四周是大石山區(qū),石峰環(huán)繞。
蘭紹金,這個初中文化、皮膚黝黑,普通話說得很不流利的瑤族村民,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墜落飛行員的。
談到當時的情景,蘭紹金仍然記憶猶新。他說:“4月13日下午4時左右,我正在距離飛行員降落地點大約3公里外的山上,陪兩位忻城老板看木材。突然,飛機的轟鳴聲在頭頂響起。我們順著聲音看去,只見一架飛機正在下降,飛得很低,后來是一聲巨響。天空出現(xiàn)了一頂降落傘,傘下有個穿著藍色衣褲的人。大約5分鐘后,降落傘落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
蘭紹金趕緊跑下山,沿著山坳底部,朝著降落傘所在地一路狂奔。十幾分鐘后,他與同樣聞訊趕來的弄凡屯村民蘭正捌在山腳相遇。山上幾乎沒有路,荊棘叢生,兩人揮動柴刀,逢山開路。終于,他們在小松林邊的一處石頭堆發(fā)現(xiàn)那頂紅白相間的降落傘,找到了身受重傷的飛行員。
蘭紹金坐在當時飛行員所在的石頭上,對著記者回憶說:“遠遠的,我看到飛行員躺在石頭上,面部有血,一動不動的。我趕緊向他喊:‘兄弟,我是好人,你有沒有事,我們來救你。’飛行員艱難地向我點點頭。我跑近一看,他衣服上有‘八一’標志,滿臉鮮血,表情十分痛苦?吹剿軅,我心里很難過。”
當記者問到,當時為什么會對飛行員說“我是好人”,蘭紹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想讓他不要害怕,讓他知道有人來幫他。”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