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南寧6月2日訊(記者 秦麗君文 燕雨圖)6月1日“2011網(wǎng)上看河南”活動一行來到了嵩山,觀看大型山地實景演出劇目《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大眾網(wǎng)記者 燕雨 攝
以“功夫”聞名世界的少林寺旅游形象,正因為一場大型山地實景演出劇的上演而悄然改變。音樂大典總制作人和導演梅帥元說,隨著《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在嵩山少林景區(qū)的演出日益完美,少林寺的旅游形象也在發(fā)生改變,游客不會再看完寺廟就走掉。
演出利用新技術制造專用的石頭樂器,在兩萬多平方米場地設置500多個數(shù)碼控制音響,形成全景式立體聲場和山林環(huán)繞流動立體音響效果,近2000多盞燈組成藝術燈光,180度以上的全景視角等表現(xiàn)手段,給記者們帶來了強烈的聽覺和視覺震撼。
水樂·禪境 大眾網(wǎng)記者 燕雨 攝
風樂·禪武 大眾網(wǎng)記者 燕雨 攝
光樂·禪悟 大眾網(wǎng)記者 燕雨 攝
鐘聲響起、虛幻燈光閃爍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其中,禪的思想在歌聲中傳頌:“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輕靈的編鐘聲、清脆的滴水聲、幽幽的古琴聲、干凈的木魚聲……空氣在音樂聲中隨之顫動,心在禪月下隨之寧靜。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中國第一次以嵩山為舞臺、以少林寺為背景的禪宗音樂實景演出。音樂大典由《水樂·禪境》、《木樂·禪定》、《風樂·禪武》、《光樂·禪悟》、《石樂·禪頌》五個樂章組成。險峻的嵩山峽谷之中,180度的全景視覺,美倫美幻的山林清泉,若隱若現(xiàn)的古剎禪院,構成了演出的真實背景。近600人的武術演繹,少林僧侶的現(xiàn)場唱頌,春夏秋冬的景觀變幻,喚醒心靈的佛樂禪音,在嵩山峽谷中奏響的禪樂與大自然的各種聲響——水聲、風聲、林濤、蟲鳴合在一起,構成一種天籟般的禪韻。
木樂·禪定 大眾網(wǎng)記者 燕雨 攝
曾經(jīng)是中華古代文明的制高點,如今,嵩山也應成為世界文化相互認同和交融的圣地。“圣地”一詞高高在上,但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橫空出世讓世人以音樂盛典的方式了解厚重中原、厚重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