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飯幾家吃
“亞娃”平時在店里吃飯,飯菜做好了,她并不動筷子,而是勻出一份飯菜,留著給孤寡老人送去。她的店里還請了一名理發(fā)師,人稱“小妹”,在店里打工也有10多年了。再加上“亞娃”的妹妹阿珍,3個人的日常工作除了理發(fā)洗發(fā),還包括送飯菜給老人們。
說起來,做一頓飯并不容易。“比如做苦瓜炒牛肉,要考慮到阿婆不吃牛肉,阿公不愛吃苦瓜……”“亞娃”說,由于要照顧老人的口味,一碟簡單的苦瓜炒牛肉都得分別炒好,把老人的分量分出來后,再將剩下的合炒給自己吃。
除了送飯菜,“亞娃”還送藥。在華興里,有一位84歲的“空巢老人”廖超云,每逢天氣變化總會咳嗽。“亞娃”就買了咳克靈、川貝口服液等藥品放在老人家里,天氣變化時總不忘提醒老人吃藥。有一次廖超云老人拉肚子,“亞娃”擔(dān)心老人總吃藥會傷身體,便買了新鮮蘋果洗凈去皮,切片熬湯給老人喝,再給老人喝下霍香正氣水。到了吃飯時間,“亞娃”給老人送去白粥時,再熬一次湯給老人喝。“這個方法很有效,老人家當(dāng)天就好多啦。”“亞娃”驕傲地說。
但“亞娃”也有“吃力不討好”的時候。80多歲的老人劉其紛是孤寡老人,平常喜歡出門買些酒回家喝。有一年大年初一,“亞娃”像往常一樣隔著屋門問候:“阿公,喝了兩口吧!”卻聽到老人在屋里呻吟:“昨晚到現(xiàn)在腰骨一直痛得厲害,沒法起來做飯菜。”“亞娃”立即跑到店里,拿了傷濕膏和飯菜送過去,把劉其紛老人扶起來一口一口地喂飯。之后連續(xù)5天,“亞娃”天天給老人貼藥膏送飯菜。可由于生病,老人脾氣不太好,經(jīng)常責(zé)怪“亞娃”飯菜做得不好吃、日常用品擺放得不好等,“亞娃”只是笑笑,始終沒吱聲。
“世界上最好的發(fā)廊”
“‘亞娃’特別熱心,社區(qū)里的一些小事,她都代我們工作人員處理了。”永寧社區(qū)書記李春紅提起這位“老鄰居”贊不絕口。“亞娃”平時幫助孤寡老人洗衣服、搞衛(wèi)生、送飯菜和藥品,還自掏腰包替他們找人修理水電、家具。周末時社區(qū)工作人員休息,“亞娃”便擔(dān)任“臨時工作人員”,處理一些瑣事。
“亞娃”20多年如一日地照顧老人,也少不了一些愛心人士的支持。有一次,一名新顧客到店里理發(fā),正逢午餐時間,阿珍打算吃完飯后再送飯給老人。“亞娃”說:“老人要按時吃飯,不然對腸胃不好,等剪完這個頭發(fā)我就送過去。”這名顧客一聽挺奇怪,便刨根問底地問起來。得知“亞娃”長年照顧孤寡老人后,她拿出100元錢交給亞娃:“理發(fā)的錢不用找了,剩下的給老人多買點菜吧。”
“小妹”起初并不太理解“亞娃”的義舉:“當(dāng)初覺得她很傻,但她總說好人有好報,現(xiàn)在還真是有點道理。”
“小妹”說的“好人有好報”,是因為每天沒到營業(yè)時間,發(fā)廊門口總會有人等候理發(fā),“亞娃”忙得幾乎沒有休息過。家住南寧汽車總站的張女士已經(jīng)60多歲,20多年來都在“亞娃”店里理發(fā)。張女士說,來這里不光是為了理發(fā),最重要的是來聽聽故事,見見人,“這是全世界最好的發(fā)廊”。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