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把募捐來的愛心款交到蘇奶奶手上。
小萍與她辛勤耕種的稻田。
廣西新聞網見習記者 周育舟 文/圖
在橫縣六景鎮(zhèn)高沙村一間破舊的磚房里,14歲的小萍和74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在外人看來,她們和普通的祖孫沒什么區(qū)別,可實際上她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這對祖孫之間濃濃的情誼感動了很多人。
兩個孤獨人,成為祖孫倆
小萍剛出生沒幾天,就被父母放在紙箱里遺棄在路邊,幸好被善良的養(yǎng)父看見并帶回家,撫養(yǎng)她健康長大,并讓她像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教育。
上天似乎要給這個柔弱的小女孩更多考驗,2009年養(yǎng)父因病去世,只有11歲的她,失去了這個溫暖的家庭。考慮到小萍沒有人照顧,還需要讀書,同村74歲的五保戶蘇奶奶雖然生活很拮據,仍毅然決定掛戶撫養(yǎng)她,于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她們,組合成祖孫新家庭。
10月22日,記者和網友們來到小萍的家看到,兩間小磚房破舊不堪,陰暗潮濕。家里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電燈。為了省錢,祖孫倆有時還點起煤油燈。在祖孫兩人的臥室,只有一張簡陋的木床,床上僅有的棉被,還是網友們送的。破舊的墻上,一張張鮮艷的獎狀格外顯眼。“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每一個稱號都在述說著這個女孩的堅強與優(yōu)秀。
小萍說,自己長這么大從來沒出過縣城。大家就說哪天帶她上首府南寧看一看,可小萍搖搖頭拒絕了,她說奶奶身體不好,不能出遠門,自己要留下來親自照顧奶奶才放心。蘇奶奶說,自從小萍來了,自己有了個說話和關心的人了,小萍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從來不要自己操心,把整個家照顧得很好。
五分水稻田,凸顯堅強心
蘇奶奶是五保戶,每個月領50元低保金,對祖孫倆的生活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奶奶原有的5分田地,成了補貼家用的主要來源。
奶奶年紀大,腿腳不靈便,種田的重擔就落在了小萍身上。從11歲開始,小萍每天放學就一路小跑趕回家,肩負起犁耙、施肥、除草、收割等一系列繁重的田間勞動。周圍鄰居常問小萍是否需要幫忙,可她總是笑著說不用。村民說:“經常看見她扛個鋤頭在田里干活,人還沒鋤頭高。到了農忙的時候,只要我們有空都會幫她一下。”小萍從來不主動開口請求別人的幫助,大家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蘇奶奶有兩個女兒,都嫁到了外地,不能常來照顧,逢年過節(jié)會給她一些錢。蘇奶奶自己舍不得花,全都給小萍拿去當學費和生活費,再三叮囑她在學校一定要吃好?擅總月50元的伙食費,小萍總想能再省下來一些,平時基本只吃青菜,想改善伙食的時候就吃豆腐。繁重的農活和長期營養(yǎng)不良,使得這名14歲的女孩又黑又瘦,體重還不到35公斤。
在小萍的帶領下,記者和網友們來到了她耕種的那5分田地。在陽光下,綠油油的稻田閃著淡淡的金光,抽了穗的稻子,沉甸甸地在風中搖擺。
“肯定很辛苦吧?”一名網友拉著小萍粗糙的小手,隨口說了一句,這讓小萍立刻紅了眼眶,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盡管哭得很傷心,可小萍依然沒有向大家說出這些年她生活的艱辛和內心的酸楚。
愛心撫傷痛,溫暖在傳遞
橫縣卡拉OK歌友群的網友們有一次在聊天中,了解到小萍的情況后,紛紛被這個堅強的孩子感動,想為她做些什么,于是網友們自發(fā)組織了募捐活動。
網友“真誠”說,在10月16日,他就和幾名網友帶著大家捐的錢物,來過小萍的家,親眼目睹她的生活條件后,他們在網上發(fā)帖,號召更多的人為小萍獻上一份愛心。
令“真誠”等廣大網友們感動的是,有更多好心人知道小萍家的困境后,紛紛伸出援手:橫州鎮(zhèn)二中的老師和同學們,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網友“典型的農民”更是承諾:以后每個月給小萍300元生活費,并承擔她以后上大學的全部費用。
網友“苦中作樂”說,小萍身世可憐,盡管她自己很少說起,可并不代表她心里不難過。希望大家對她的關心,可以彌補她心靈的傷痛,讓她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以后等她長大了,同樣能用一顆溫暖的心去幫助別人。
小萍和奶奶面對大家送來的愛心,非常感動。小萍說,現在學校也在積極為她申請助學金,老師和同學們一直給予她很多幫助,社會上又有這么多好心人在關心自己和奶奶,她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