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戶喜遷安居房
圓夢人物:唐先生 王祖光
“以前一家4口擠在12平方米的出租房里,陰暗潮濕,月租還要200元;現(xiàn)在的新家有50平方米,舒服明亮又安全,租金69.5元。”已搬進南寧市友誼路廉租房小區(qū)——友誼苑7個月的唐先生,一提起新家就充滿感激之情。
唐先生的妻子因殘疾長期沒有工作。全家生活除每月幾百元的低保外,全靠他外出打零工支撐,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搬進友誼苑前,唐先生一家4口住過廠里的宿舍,之后搬進了五一路一間12平方米的出租民房,一張架子床,兩個女兒睡下鋪,夫妻倆睡上鋪,一住就是好幾年。2008年12月,唐先生申請了廉租房。2010年11月,南寧市第3個廉租住房小區(qū)友誼苑建成,包括唐先生在內(nèi)的650戶困難戶領(lǐng)到了新房鑰匙,“拿到鑰匙那天,一家人高興極了”。
近幾年,像唐先生這樣搬進新居的住房困難戶,在廣西還有很多。扶綏縣的王祖光就是其中一個。
“過去的房子局促簡陋,如今亮堂舒適,心里暖烘烘!”扶綏縣建筑公司安居小區(qū)75歲的王祖光這樣描述自己住房的變化。
王祖光是該縣建筑公司的下崗?fù)诵莨と耍郧耙患?口人擠在只有30平方米的公寓里,生活極度不便。“最愁是遇上陰雨天,一家子圍著桌子吃飯,常常被屋頂?shù)穆┯甏驖,還擔(dān)心房子什么時候會塌下來。這邊用提桶裝,那邊用臉盆接,叮咚叮咚,就像奏音樂。” 王祖光說。
為改善像王祖光這樣的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今年扶綏縣投資約2.5億元,集中建設(shè)縣城區(qū)棚戶區(qū)改造項目和東羅棚戶區(qū)改造項目。今年7月份,王祖光與其他的95戶老職工搬進了安居小區(qū)。房子雖然只有50平方米,但套型很精致,兩房一廳,通風(fēng)采光好,廚衛(wèi)水電等配套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王祖光高興地說:“入住后每個月的租金才64元,這輩子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實在太開心了。”
數(shù)字看變化:5年來,全區(qū)累計解決了28.02萬戶城鎮(zhèn)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其中,通過廉租房保障方式解決的有16.34萬戶(發(fā)放租賃補貼13.75萬戶,投入使用廉租住房2.59萬戶);通過經(jīng)濟適用房方式解決的有11.68萬戶。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5]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