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記者 鐘亮
11月7日,容縣榮獲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的“詩詞之鄉(xiāng)”稱號,而藤縣、蒼梧此前已獲得這一榮譽。記者11月10日到這幾個詩詞之鄉(xiāng)走訪,所見所聞表明,根植民間、得到各方支持的詩歌文化,正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并結出了累累碩果。
詩詞之鄉(xiāng)詩意濃
“一日,宋朝名人寇準與朋友楊大年同游,乘興出上聯(lián):水底月為天上月。同學們,你們看下聯(lián)怎么對好?”
這樣的場景,在容縣中學的語文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
該校校長楊轉邦說:“老一輩說:‘有田不耕山嶺虛,有書不讀子孫愚。’讓詩詞扎根校園,形成濃厚的文化氣息,是我們學校的辦學特色。”為此,學校為詩歌愛好者提供了場地,辦起了詩歌長廊,還多次請來區(qū)、市、縣及中華詩詞學會的學者,為學生講課。
該校的“文昌閣”詩社,最近出版了一本詩集。記者走進詩社辦公室,只見桌子上擺放著筆墨紙硯,供學生模仿墻上掛著的校友、名人贈送的詩聯(lián)書法作品,研習書法。學生們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這些書畫作品。
容縣的多所學校都很重視傳統(tǒng)詩詞教育,將詩詞教育引入到教學之中。自良中學不僅成立了面向全鎮(zhèn)的柚香詩社,還利用學校的電腦室,進行“網絡詩歌教學”,將學生的習作發(fā)上論壇,請全國名家指點。
廣西3個獲得“詩歌之鄉(xiāng)”稱號的縣分別是藤縣、蒼梧和容縣。目前,容縣的15個鄉(xiāng)鎮(zhèn)成立了數十個詩社,其中半數在農村,以農民為主;蒼梧的東安詩社,影響已遍及全國,東安詩社所在的石橋鎮(zhèn)也因此成為廣西首個獲得“全國詩詞之鄉(xiāng)”的鄉(xiāng)鎮(zhèn)。記者在多個詩社的詩詞刊物上,都看到了有關“平仄押韻”的詩詞理論文章,供愛好者學習。
記者了解到,三個縣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民間都有一大批詩歌愛好者。此外,這三個縣都有農民詩社,都很重視詩詞進校園、進景區(qū)、進機關、進企業(yè)、進民間活動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一頁 |
第 [1] [2] [3] [4]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