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麻風病患者給人以心靈震撼
“每一個參加過活動的志愿者,都會感到震撼心靈的力量。”周冠伶告訴記者,不少團隊的成員大學畢業(yè)后,選擇留下來做一名專職的志愿者。即便是奔赴各個工作崗位的前輩,一有時間也會回來看看。
在團隊的一次社區(qū)宣傳活動現(xiàn)場,記者遇到了在防城港工作的回來參加活動的覃大順。他告訴記者,他這次是回南寧休假,聽說團隊有這個活動,就趕到了現(xiàn)場幫忙。“工作之后,大家雖然沒有太多時間下到麻風病康復村,但是對村里面的人還是很惦記。” 覃大順說,今年12月份, 團隊以前的成員準備到大新縣的一個麻風病康復村舉行婚禮,以消除世人對麻風病患者的誤解。
“那是一種相濡以沫的感動。”這樣的觸動,曾深深震撼周旭。他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在他走訪過的一個康復村,村里有對老夫妻,年輕時就被安置在村莊,后來兩人相愛,并就這樣廝守到老。因為并發(fā)癥,阿婆有腿疾,阿公則聽力有問題。一天,阿婆因為病發(fā)過世,早上大家才發(fā)現(xiàn)她去世,阿公中午就自盡了。
周旭還告訴記者,曾經碰到過一位患有肝炎的康復者,當志愿者見他時,他已生命垂危,志愿者對他前后護理了幾天,最終也沒能挽救他。護理的時候,老人不斷說:“沒有必要了,反正快死的人了。”但志愿者還是盡心盡力地送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我們不能阻止命運,但至少可以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周旭說。
3 與死神賽跑給患者關愛
“我們很臟,不要碰我們。”周冠伶第一次接觸麻風病康復者,當提出跟他們一起吃飯時,一名康復者這樣說。這句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使她認識到,關愛不應僅流于物質上的救濟,而應該走進他們的內心。
周冠伶說,由于眾多原因,麻風病康復者一開始并不配合學生們的活動。學生們就主動跟他們聊家常、說歷史。“聊聊他們年輕時的故事,再說說我們自己的故事,心就慢慢拉近了。”一些多次被造訪的村莊,康復者甚至會高興地拉學生到家里做客。
“其實他們很淳樸。”周旭告訴記者,因為長期閉塞的原因,村莊里的信息得不到更新,他們的生活仿佛停留在很久遠的時代,可正因為如此,村莊的民風很是淳樸。
一個麻風病康復村一般有10人到100人,他們絕大多數(shù)是老年人,其中包括不少孤寡老人。在他們年輕時,就被集中安置在此治療,很多人甚至從此再沒離開過村莊。
“在一些多次去過的村莊里,聽到有老人去世,心里特別傷感。”周旭說。隨后,周旭表示,他們團隊的成員就像和死神賽跑,希望在老人的有生之年,盡可能地給予他們關愛。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