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送禮隊伍走在路上引人注目。
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謝奎
9個伴娘陪伴、上百人挑彩禮相送、酒席頗具少數(shù)民族風味……三江侗族自治縣的林溪鄉(xiāng)平巖村27歲的新娘吳新宜,在正月初三舉行了別樣的婚禮回門儀式。
百人挑禮送新娘
正月初三早上,吳新宜和新婚丈夫楊東早早地起床。按兩家約定,當日是吳新宜回娘家(即回門)的日子,男方將準備好的豬肉、大米、酸魚等彩禮分成115份,再請來一些年輕力壯的親朋好友,幫挑送到5公里外的女方家。
按當?shù)仫L俗,負責挑彩禮的幫手,在途中不能私自停下,以免弄壞或弄臟彩禮,否則將被視為對新娘家人的不敬。為此,男方家專門請了兩三名信得過的人當“壓禮公”(即有威信的年長村民),既負責與女方打交道,又在途中照看彩禮。
當天上午10時30分,隨著“壓禮公”一聲“出發(fā)”,115名幫手挑著彩禮,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整個隊伍逶迤長達1公里,引來附近村民紛紛駐足觀看。途中,“壓禮公”不時提醒他們“小心點,累了就跟其他人換挑一下”,還不時派發(fā)香煙“犒勞”。
負責挑彩禮的村民中,楊領是其中一員。頭一次參加這種婚事,楊領感到既緊張又興奮。雖然感覺肩上的擔子有點沉,不過,有經(jīng)驗的“壓禮公”不時跟大家聊聊家常,說說笑話,消減了疲勞。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行走,大隊人馬終于在中午前趕到了新娘家。
9名女伴當伴娘
當日上午11時30分,記者在平巖村看到,10名身著艷麗侗族服裝、腳穿彩色布鞋的年輕女子魚貫而入,其中一名女子就是27歲的新娘吳新宜。她的臉上泛著紅暈,在眾姑娘的攙扶下,一臉幸福地走進娘家。
據(jù)吳新宜介紹,與她同來的9名著侗裝的年輕女子,是她的伴娘,平時跟她比較要好。她們在頭一天(即農(nóng)歷正月初二)陪她去男方家后,又陪她返回娘家。
“可能你會覺得奇怪,我結(jié)婚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伴娘。”吳新宜笑著說,其他地方辦婚事,新郎新娘分別只有一名伴郎伴娘相陪。在她們這里,伴娘和伴郎分別由男女方自定。伴娘越多,意味著新娘越幸福。加上115人挑送彩禮的隊伍,這讓她覺得自己“很有面子”。
有些地方女子出嫁前,都有“女兒臨別哭爹娘”的傳統(tǒng),以示向父母感恩,而吳新宜則表示,她是笑著離開娘家的,因為“結(jié)婚是件大喜事,以后還可以隨時回來看父母”。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