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對上訪戶”解難題傳真情
4月26日,來賓市市長楊和榮迎來了特殊“親戚”—— 興賓區(qū)鳳凰鎮(zhèn)東漢塘村重點上訪群眾代表:謝大專、謝大干等4名上訪代表。
原來,這4名群眾多次上訪是由2010年5月31日的一場暴雨引起的。那場暴雨導致南柳高速公路東漢塘村段排水系統(tǒng)嚴重沖毀,部分田地堆積石塊,水土嚴重流失,導致甘蔗減產(chǎn)或絕收,共涉及受災村民15戶。事件發(fā)生后,受災農(nóng)戶代表多次到柳州高速公路來賓分公司反映情況,要求修復受損的道路和排水系統(tǒng),清理甘蔗地里的石塊,賠償受損的甘蔗。針對這一多次上訪事件,興賓區(qū)政府也高度重視,由于賠償要求超出法律范疇,多次協(xié)調(diào)未果,非但沒解決矛盾,還積累了怨氣。
在分別聽取群眾、興賓區(qū)及柳州高速公路來賓分公司三方之間的激烈申辯后,楊和榮提出了解決方案:一是免費為受災群眾提供蔗種,“五一”前必須種起來;二是相關部門組織人手把地里的石塊清理干凈;三是盡快為群眾修復排水渠;四是補償受損群眾兩年半的甘蔗青苗費。
“很好,很滿意。”謝大專說。一起多次上訪未果的信訪案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不是個案,而是一項正在推行的長期活動。該市從3月底開始在全市范圍內(nèi),摸清重點難點信訪案件,并采取市、縣主要領導與上訪戶結(jié)對的方式,逐一解決群眾的合法合理訴求。
1個多月來,該市及下轄6縣(市、區(qū))的主要領導均與重點上訪戶結(jié)成了“對子”,除了解決難題外,還進行重點幫扶。截至5月18日,已通過這種方式解決了重點信訪案件70余起。
“互訪制度化”搭建“連心橋”
“近幾年來,到我們村做客的有市、縣、鄉(xiāng)鎮(zhèn)等各級領導!”武宣縣黃茆鎮(zhèn)根村黨支部書記韋大型說,每逢春節(jié)都有領導前來做客,每次來除了給村里帶來資金項目外,還會跟我們這些農(nóng)民一起喝酒、聊天、打球。
2010年,根村村民代表大會決定,自發(fā)開展土地整合工程,將900多畝小塊土地整合在一起,修筑統(tǒng)一的水利和機耕路,當年甘蔗產(chǎn)量即大幅增長。2011年春節(jié),市委書記張秀隆到該村與群眾一起過春節(jié),對村民的舉動大加贊賞,并要求相關部門進行扶持,將土地整合范圍擴大,幫助群眾增收。
5月15日,來自忻城縣思練鎮(zhèn)南悶村上加庭屯村民羅瑞武感受著與根村村民同樣的感動。當天,忻城縣委書記謝大研特意抽空把他接到家中共進晚餐,為他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難題。
原來,早在2007年他在義務為忻城縣思練鎮(zhèn)中心小學拆除學校危房時,房子突然倒塌,造成右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留下了殘疾。為此羅瑞武于2008年將該小學和縣教育局告上法庭。經(jīng)判決被告方賠償羅瑞武經(jīng)濟損失5.6848萬元和案件受理費1083元。但由于經(jīng)費緊張,被告方只支付了4000元后便一直再無力支付余下的賠償費用。此后,羅瑞武便一直上訪。
群眾的感動亦是領導心里的感動。“就在4月下旬,與多年上訪的群眾坐在桌面上,解決了他們的合理訴求后,群眾無不感動地表示理解黨委政府的困難,不再上訪,回去安心發(fā)展生產(chǎn)。”張秀隆說,這讓我們領導干部感動,其實只要領導干部敢于直面矛盾,帶著感情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群眾一定會理解的。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