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寧求醫(yī)后,陳永富帶著小亮在玩滑梯。
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盧冬琳 文/圖
雖然未曾結(jié)婚生子,卻有10個重病孩子及孤兒讓他魂牽夢縈;女友放棄大城市的優(yōu)越條件,追隨他到山里任職,卻因為他把微薄的工資都資助了孩子,兩人連添置一張梳妝臺的錢都沒有。他很樸實,也很固執(zhí),愿意傾盡所有,為10個孩子爭取更好的未來。巴馬瑤族自治縣檢察院27歲的年輕法警陳永富,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個80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公益之路,始于一樁“閑事”
“如果小楊勝沒有為了救溺水同伴而犧牲,或許我還沒有關(guān)注到家鄉(xiāng)這些貧困的孩子們。”去年6月4日,陳永富的老鄉(xiāng)、巴馬瑤族自治縣甲篆鄉(xiāng)9歲男孩楊勝為了救兩名溺水的同伴,自己卻沉入了河底(本報2011年6月6日10版曾作報道)。當(dāng)時,老家的人給在縣檢察院當(dāng)法警的陳永富打電話,說楊勝家太窮了,如今孩子見義勇為犧牲,有沒有什么辦法得到一些撫恤?
熱心腸的陳永富一口答應(yīng)幫忙。為了幫楊勝的父母爭取到見義勇為賠付金,陳永富走訪了目擊者、打撈人員等收集筆錄;到鄉(xiāng)政府、派出所開證明,再把整理好的材料逐級上送。花了4個月的時間,用掉自己半年的工資,最終為楊勝父母辦下了廣西提高對見義勇為人員賠付金后的首例賠付金25萬(本報2011年10月15日4版曾作報道)。
有人說陳永富是傻瓜,自己花錢去幫別人要錢,自己沒得到一分好處。陳永富不但沒有計較這些,在為楊勝辦理賠付金的過程中,一個細(xì)節(jié)讓他心痛不已:楊勝生前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他說:“從那時起我才知道,家鄉(xiāng)的孩子太需要幫助了。”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