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沒有國,哪還有家。固守國土,是我的職責(zé)所在!”陸蘭軍在報告會上鏗鏘有力地述說著心聲。
“若沒有國,哪還有家。固守國土,是我的職責(zé)所在!”陸蘭軍在報告會上鏗鏘有力地述說著心聲。
守邊疆難,守22年邊疆,更難。
臺上是深情的講述,臺下是聽眾的傾聽;臺上緩緩播放紀錄片,臺下的人紛紛動容。紀錄片舒緩優(yōu)美,但看那青山環(huán)抱,你可知道山路險峻?看那芳草萋萋,你可看到腳下泥濘?看那云霧繚繞,你可想過陸蘭軍和他的哨兵們,伴著風(fēng)雨和寂寞,在高山上的哨所堅守了22年?
報告團成員只有5個,帶來的故事卻一大籮。
陸蘭軍的侄子陸永興說,他第一次巡邏時,每到一塊界碑旁,叔叔都拿出毛巾,擦去界碑上的泥土。叔叔對哨兵們要求特別嚴格,學(xué)知識、練基本功、訓(xùn)科目,樣樣照著部隊的樣子干,疊被子也要求疊成“豆腐塊”。
防城港市防城區(qū)人民武裝部副部長鄧速發(fā)說,山上條件差,陸蘭軍帶領(lǐng)哨兵來回沖山頭訓(xùn)練長跑,在坑道里和屋頂上練瞄準,一邊巡邏道路一邊練戰(zhàn)術(shù)、用地圖。
陸蘭軍的戰(zhàn)友韋勝才說,10多年前,陸蘭軍用準備結(jié)婚用的600元錢買來材料,在哨所建起小型發(fā)電站和蓄水池,哨兵有水喝有電用,他的婚事卻“黃”了。多年來他們巡邏路過自家田地,看到家人忙碌的身影,由于職責(zé)在身,只能用目光默默地互相安慰。
陸蘭軍的女兒陸瑩瑩說,每當想到爸爸,總是先想到他匆匆走出家門的背影。她今年13歲了,逢年過節(jié),爸爸幾乎沒有陪她姐弟倆和母親吃過團圓飯,爸爸說,這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安心過節(jié)。她現(xiàn)在參加了學(xué)校組織的“紅領(lǐng)巾護碑小分隊”,要和爸爸一樣,愛碑護碑。
說一段故事,播一段紀錄片;臺下時而安靜,時而掌聲雷動。短短幾十分鐘的報告會,沒能說完陸蘭軍的故事——那分布在24.5公里邊境線的26塊國界碑,那100多雙磨破的解放鞋,那因長期患病而一大一小的雙腿,那離哨所只有短短一公里的家……
面對臺下一雙雙含著敬意的眼睛,陸蘭軍述說著心聲:他說感到光榮和自豪,他說國土不能有任何閃失,他說自古忠孝難兩全,他說對妻子和兒女充滿愧疚,他說,他和戰(zhàn)友約定,百年之后一起埋在大山,繼續(xù)在尖峰嶺上為祖國站崗、放哨!
報告會結(jié)束前,所有哨兵整齊列隊,和陸蘭軍站成一排,一起敬禮。他們用敬禮表達決心:一起駐守尖峰嶺!
他們并排矗立,像一塊塊有血有肉的界碑。
記者 李軍 劉宇/圖 龔文穎/文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