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南寧11月3日訊(記者 楊鄭寶 劉月)關于廣西是人類人工栽培水稻的起源地,相關證據(jù)來源較廣。近年來,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謝壽球帶領的考察團隊,試圖從民間傳說故事和民俗的角度,來分析人類稻作文明的起源地的確切位置。
11月2日,謝壽球在南寧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稻作文明的民間傳說故事和民俗在廣西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從壯族來說,這個布洛陀經(jīng)書傳說一直在右江河谷這一帶,也就是在隆安、田陽、田東這一帶。布洛經(jīng)書很早以前就講到稻神,有過稻神,連布洛陀都要祭祀它,部落時代民族的最大的神就是稻神,每個人都要發(fā)詛咒都說我們在稻神面前已經(jīng)發(fā)誓了,祭祀過了我們不怕誰。
其次,民間中的猜謎語也提到了誰造了田,是稻神,是我們的阿婆造了大田,造了小田。這個在古經(jīng)書有相關的文字記載。
關于民間傳說,謝壽球帶領團隊在隆安當?shù)鼐褪占嗽S多稻作產(chǎn)生的故事。比如,水稻的品種開始的時候是像柚子那么大的,水漲以后,把它淹沒之后,稻神山阿婆那里把水稻種子拿回來,經(jīng)過改良,種子才變得小顆,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
還有一種說法是,水稻一年割了好幾次,媳婦太辛苦了,所以稻神就把它變成了只是一年兩熟或者一年一熟。這樣的神話和傳說故事,在其他民族傳說里很少有,稻神傳說的故事大部分集中在這里,這說明了這里保留著遠古的信息,它這個記憶里面含有古代稻作產(chǎn)生的神話。
謝壽球說,廣西當?shù)孛耖g一個重要的說法是,稻谷是鳥發(fā)現(xiàn)的野生稻,帶領駱越人來這里定居的,所以駱越人他本身叫駱越,這個“駱”字就指鳥。崇拜鳥,鳥本身就是稻谷的名稱,很多人不懂世界的稻谷的名稱,帶有古駱越人的印記,最古老的水稻叫“糯”,相當于我們的吃的糯米叫“糯”,古漢語叫水稻叫“糯”,F(xiàn)在壯語,南寧壯語還叫水稻叫“糯",鳥也叫“糯”,水稻也叫“糯”,“糯”也是駱,駱越的駱,所以駱越就是指水稻的民族,這個種植水稻的民族就是駱越,所以駱越這個駱字,就明顯帶有水稻文化深刻的印記。駱越水,在南寧這個駱越水 駱越人這個駱字,就是在駱越水邊種植水稻的民族,謂之駱越,這些傳說故事 民族圖騰的故事,都指向了稻作文明的發(f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