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是全世界消費者的節(jié)日。一些消費者權益在受到侵害時,因拿不出確鑿證據、渠道不暢成本太高、程序繁瑣漫長等原因,有的嫌麻煩放棄維權,有的計算成本得不償失,也有人堅持維權、卻屢屢陷入“囧途”。廣西新聞網、廣西手機報推出“你的家電,我來維權”活動,如果您在消費過程中如果遭遇了欺詐、或者購買的家電存在質量問題,歡迎您發(fā)送短信到106580007832手機報互動平臺,報料您遭遇的消費陷阱。記者將第一時間跟進報道,幫您維權。
【3.15消費維權】
維權路“囧”為哪般?
---------
消費者維權屢陷入“囧途”。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重執(zhí)法、監(jiān)督、懲處環(huán)節(jié),在全社會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氛圍,讓商家不敢再昧良心,讓消費者不再因維權頭疼。
▲維權投訴不必干等3-15
南寧12315工作人員介紹,在往年3-15期間接到的投訴中,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因為想等待這天到來,卻使產品過了保修期限,或因時間較長,有效的購貨票據丟失,無法出示憑證等。消費者在應知或已知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后,若超過了1年有效申訴期才進行申訴,根據相關規(guī)定,工商部門將無法受理。在此,工商部門特別提醒消費者,應當樹立“天天都是3-15”的意識,遇到問題及時投訴,不要錯過最佳的處理時間。
▲維權路“囧”原因不少
“拿不出確鑿證據,是維權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國政協(xié)委員、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杜婕說。杜婕認為,維權費用高、渠道不暢,也阻滯了很多消費者維權的積極性。目前,解決消費糾紛的主要途徑有協(xié)商、消協(xié)調解、行政調解、仲裁和訴訟等五種。有代表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商家和消費者友好協(xié)商。“維權困難,程序也太復雜。”現實中,監(jiān)管部門對不同類型侵權行為的維權途徑缺乏明晰規(guī)定,致使消費者往往求助無門。
▲從市場“病根”入手
商家急功近利,監(jiān)管流于形式,消費者患得患失……代表委員認為,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還不成熟,公平、誠信的市場氛圍還沒有真正營造起來,在這個階段必須重執(zhí)法、監(jiān)督、規(guī)范、懲處,從“病根”入手逐漸打造健康市場環(huán)境。“受侵害的消費者應勇敢捍衛(wèi)自身權益。”杜婕說,消費者越是嫌麻煩、不當回事,越是滋長部分商家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