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首頁要聞 > 正文 |
廣西維和警官穿越槍林彈雨 歸來幾近癱瘓重新站起 |
2013年11月07日 06:36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 作者:李平 劉志歡 陳虹倩 編輯:李冬軍 |
潘少峰(右)在會展為外國展商答疑解惑。(警方供圖) 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記者 李平 實習生 劉志歡 通訊員 陳虹倩 在南寧市公安局警察歷史陳列館的中心展廳,陳列著一頂“藍色貝雷帽”和一套胸前繡著五星紅旗的聯(lián)合國維和警察制服,上方是展品主人的照片:一個年輕、帥氣、陽光的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隊員,全副武裝,筆直地站立在海地太子港的街頭。 他就是現(xiàn)年39歲的潘少鋒。這些年來,從一位平凡的民警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外事警官,他歷經(jīng)了海地武裝沖突和恐怖流血事件,體驗了與各色境外人士交流的不易;品嘗了為繼續(xù)圓“外事夢”與病魔抗爭的艱辛。 出征海地 動蕩不安中 求生存 2004年10月,經(jīng)重重甄選,潘少峰成為中國首批、廣西首位維和警察防暴隊員之一,前往海地任務(wù)區(qū)執(zhí)行維和防暴任務(wù)。 初到海地,潘少鋒和隊友們到達了最局勢緊張、貧困的太子港地區(qū)。最初,125名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員就居住在一個悶罐似的倉庫里,每天只能靠野戰(zhàn)罐頭充饑,晚上則睡在硬邦邦的地板上,忍受著酷熱與蚊蟲,時刻面臨著感染登革熱、瘧疾等疾病的危險。 法語是海地的官方語言,精通法、英雙語的潘少鋒成為對外聯(lián)絡(luò)官。很快,他便和海地人打成了一片,營區(qū)洗澡房、衛(wèi)生間、廚房、醫(yī)療室建設(shè),供水供電、到港口提取國內(nèi)運來的補給等難題均迎刃而解。 2005年的除夕夜,恐怖活動來襲。當時,海地當?shù)卣趶V場舉行大型慶祝活動,武裝分子正手持武器瘋狂地朝無辜民眾開槍,慌亂的人群四處奔逃躲散,亂成一片。潘少鋒立刻打開裝甲車頂蓋,鉆出車外用擴音器向民眾喊話,引導(dǎo)他們疏散撤離。在海地,類似這樣“命懸一線”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