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南國今報記者劉山
過春節(jié)的習俗隨著社會環(huán)境變化,有些已經(jīng)成為陳跡,有的仍舊保留,或有稍許變化;另外,一些新年俗悄然興起,讓龍城年味帶上鮮明的時代特點。
記者采訪柳州民俗專家及查閱柳州舊籍了解到,春節(jié),照柳州習俗,年三十夜前幾天(農(nóng)歷臘月廿三、廿四)是小年夜,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將過年的東西置辦好,磨米舂粉,做餅蒸糕。在小年夜晚上,弄些白切雞、紅燒肉之類的菜肴,一家大小來個團聚,這意味著已做好過年的準備工作。
年三十夜有兩種習俗,一是送灶,人們喜歡買張木刻的灶君像到灶前燒化,意思是送灶神上天,各家各戶要注意防火。另一個習俗是守歲,天黑后,燃放炮竹,人們?nèi)宄扇旱貒诩依锘馉t邊,談古論今,直至天亮。
年初一,家家戶戶貼上春聯(lián),穿上新衣服,孩子們在門前燒起鞭炮,“家家慶賀,彼此拜年。半月內(nèi)親朋多酬酌往來之舉(民國《柳江縣志》記載)。”吃的菜式除了全雞和扣肉外,有時還會做燒鹵、粉蒸肉、芙蓉酥等傳統(tǒng)美食來吃。
大年初一這天,還有一種“掃塵”習慣。過年以前,家家戶戶打掃清潔后,大年初一就不許亂丟果皮和碎紙,也不許動掃帚。春節(jié)里,人們喜歡到郊外走走,攀登魚峰山、馬鞍山,居高遠眺。
由此看來,柳州節(jié)俗的變化并不很大,除了送灶神、祭祀各路神祗如今已不多見,掃庭戶、貼春聯(lián)、家人宴集、守歲待旦,給壓歲錢,拜年賀歲等年俗承襲至今。有的項目,如燃放爆竹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和對人體直接造成的傷害,使得如今人們越來越理性地看待這一傳承千年的民俗傳統(tǒng)。
另外,新時期興起的到餐館吃年夜飯,舉家外出旅游,發(fā)短信、微信拜年等習俗,也讓很多柳州人過春節(jié)時多了一份從容、悠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