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雷鋒生前的連長虞仁昌在講述搶救雷鋒時的情景。新華社發(fā)
新聞揭秘
揭開雷鋒高收入之謎
核心提示
在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3月5日”與一個名字緊密相連——雷鋒。
“雷鋒”的名字一直溫暖著人心,但近年來也有這樣一些聲音:雷鋒是艱苦樸素的典型,為什么擁有當時的“奢侈品”皮夾克?雷鋒當兵時每個月津貼平均只有6元,為什么一次能夠捐出100元?雷鋒說“做好事不留名”,為什么卻留下那么多照片?
日前,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走訪多地,獨家對話五十多年前與雷鋒有過接觸的當事人,求證調(diào)查。
皮夾克之謎
艱苦樸素的雷鋒 為什么會有皮夾克
在遼寧撫順,記者見到了雷鋒生前的戰(zhàn)友,73歲的喬安山。1959年時,喬安山與雷鋒同在鞍鋼工作,雷鋒時年19歲。
喬安山回憶說:“那時候工人禮拜天流行去跳交際舞,雷鋒是個很積極的人,也去跳,工友就勸他:這是在鞍山,不是在你老家農(nóng)村,買幾身新衣服去跳舞吧。”
雷鋒在鞍鋼工作時期的工友張建文也對“中國網(wǎng)事”記者回憶:雷鋒的這件皮夾克是他從寄賣商店買的舊貨。由于做熟練工收入相對較高,雷鋒還幫他也買了一件,“當時東北的工人,大部分都穿皮夾克,我們湖南工人當時沒有。到了寄賣商店,確實有件舊皮夾克,刷得溜光的,跟新的差不多,但是價錢卻便宜很多。雷鋒叫我也買一件,我說,我只有18塊錢一個月,你是熟練工有30多塊一個月。他說,你別管咯,就幫我買了一件,他自己買一件……”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頁 |
(支持“←、→”鍵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