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眾心中永遠的大山脊梁”
——吳天來先進事跡主題情景報告會側(cè)記
廣西新聞網(wǎng)-廣西日報記者 歐乾恒 魏 恒
4月29日,一場不期而遇的春雨,讓首府南寧的空氣格外清新。
吳天來先進事跡主題情景報告會在自治區(qū)黨委禮堂舉行。約100分鐘的講述中,吳天來的一段段感人事跡如同春雨般洗滌著人們的心靈。
一首山歌
唱出心頭無限感激
不同的講述者,勾勒出同一個根植于群眾、服務于群眾的吳天來。
隴雅村位于自然條件惡劣的大石山區(qū),曾被認為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可倔強的吳天來,不信這個邪。”凌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葉濤說,“他把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墊支到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苦干、實干、拼命干,一步步改變了家鄉(xiāng)的面貌。”
在這一過程中,吳天來也曾遇到過不解。凌云縣泗城鎮(zhèn)紀委書記、隴雅村包村干部勞鳳華說,為了實現(xiàn)人畜分離、改善環(huán)境、節(jié)約用地,吳天來提出要統(tǒng)一規(guī)劃,給豬建樓房。這個“破天荒”的想法剛一拋出,就引來了一片質(zhì)疑聲。他多次開會,心平氣和地向鄉(xiāng)親們解釋其中的好處,并自掏腰包給保潔員發(fā)工資,最終取得了村民的同意。一棟棟“豬樓房”建了起來,地干凈了,臭味也沒有了,一個美麗的新農(nóng)村展現(xiàn)在眼前。
“十幾天前,縣里的同志到村里問,誰愿意到大會上講講吳支書?搶著要來的人很多,不光我們隴雅村人,就是周邊村的都想來講。結(jié)果,這個光榮被我搶到了。”隴雅村村民李天元說。
10分鐘不到,李天元講了一籮筐吳天來的故事:修路時,石山上打的炮眼遲遲沒響,他自告奮勇,冒著危險上前查看;修地頭水柜時,他剛做完切除腫瘤手術,就偷偷跑出病房,聯(lián)系車輛為村里拉水泥,幾乎痛暈過去;他不僅幫助貧困戶種植中藥材,還解決對方女兒讀大學的費用……
李天元用一首山歌唱出村里人對這位老村支書的感激:凌云遍地花盛開,隴雅支書吳天來,為了生存不放棄,小康路上多風采!
一份理解
扛起父輩前進旗幟
“小時候,父親風里來雨里去為大伙忙;長大了,父親還是早出晚歸為村里的事忙。”在女兒吳金玲的眼中,吳天來忙碌的形象長久定格。
吳金玲說,從前父親做些小生意,家里還算寬裕,經(jīng)常能吃上肉,穿上新衣裳,讓村里的小伙伴們羨慕不已。然而,幸福時光很短暫。自從父親帶領鄉(xiāng)親們拉電、修路,就經(jīng)常拿出錢來墊付工程款,家里有時連伙食費都開支不了。
她回憶,有一年臘月二十九,幾名民工到家里要工錢。父親囊中羞澀,最后還是奶奶拿出養(yǎng)老錢才解了圍。民工走了,年怎么過卻讓一家人犯了難。后來母親翻箱倒柜找到了50元錢,才勉強過了個年。
“那時,我一直不能理解,父親為什么總拿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去幫助別人,不斷地捐錢給村里搞公益事業(yè)。”時間流逝,如今已是百色市特殊教育學校一名教師的吳金玲驀然回首,深深理解了父親身上寶貴的“人生財富”。
吳金玲面對的學生都是一些有先天性障礙的孩子。她說,他們更需要幫助和關愛,她要把學生們當成自己的孩子,在陪伴他們自立和成長的路上永不放棄。“我是吳天來的女兒,我要像父親一樣,做事永不放棄,為了理想信念永不放棄。”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