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富:勇當致富領頭羊,建起座座小洋樓
勝馬村有3704畝耕地,其中36畝水田,其余都是旱地,村民祖祖輩輩以種玉米為生,貧困的陰影揮之不散。
在解決飲水難的同時,黃善軍著手謀劃全村的經濟發(fā)展。
他首先提議引進優(yōu)良高產的蔗種,但響應者寥寥無幾。黃善軍決定給村民做示范。他承包了6畝地,全部種上新蔗種“臺糖22”,結果畝產量比常規(guī)品種增加了一倍。村民看在眼里服在心上,全村甘蔗種植面積現在已經達到4500畝。2005年,圣屯戶均甘蔗收入1.0029萬元,成為天等縣第一個實現戶均甘蔗收入超萬元的村屯。
苦丁茶是當地特有的一種茶種。黃善軍看到鄰近的村民種茶致富了,就開始發(fā)動本村的群眾一起種。但因為大家對這種茶不太熟悉,投資又比較大,村民持觀望態(tài)度。黃善軍帶頭種了幾畝,每畝收入達到三四千元。在他的影響下,苦丁茶種植很快推廣開來。目前,全村種苦丁茶400多畝,年產值超過了100萬元。
勝馬村要徹底擺脫貧困,光靠土里刨食不行,必須為村里的富余勞動力找出路。于是,他開始培養(yǎng)販賣小豬苗的經紀人。在黃善軍多年的言傳身教下,勝馬村逐漸形成了一支農產品經紀人隊伍。小豬苗販運隊從開始的幾個人,擴展到了現在的五個小分隊共100多人。
如今走進勝馬村,一座座“甘蔗樓”“苦丁茶樓”“豬苗樓”很是耀眼。但村民們告訴記者,在當村干之前,黃善軍販賣小豬每年有三四萬元的收入,在全村第一個蓋起了樓房。當上村干部以后,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上,不再做生意,沒有給家里添過一樣家具。黃善軍家那棟普通的二層樓,在全村許多三四層高的樓群中,顯得有些寒磣。
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他想的仍是村里的事
2006年7月21日9時多,念坡屯自來水管的總開關被牛碰壞了,村民家里斷了水。黃善軍叫來村民覃新標,強忍著腹部的疼痛對覃新標說:“自來水管壞了,要到縣城買個新的開關。我一個人去不了啦,你開摩托車送我去縣城買吧。”覃新標知道他病了,就說自己一個人去買就行了。黃善軍說,還是我跟你一起去,也好有個商量。覃新標拗不過他,只好開著摩托車拉他進城。剛到縣城,黃善軍的腹部就一陣陣絞痛,只好到附近的一家私人診所打了止痛針,在那里休息了近一個小時。下午4時多回到村里,黃善軍硬撐著和覃新標去安裝水管開關。覃新標見他身體很虛弱,就勸他回家休息。黃善軍說:“先去裝上,村里家家戶戶等著用水呢!”
2006年7月24日中午,與村干一起統(tǒng)計全村貧困戶危房數字后,黃善軍沒有外出。晚上11時開始,他坐在家中的沙發(fā)上打吊針,一邊對陪在身邊的時任村委文書黃朝東說,當天統(tǒng)計出來的貧困戶危房,村干們要一家一戶地走訪,了解他們困難在哪里,為他們想想辦法。讓他們也蓋上新房子,這是我們當村干的責任……說著說著,黃朝東突然發(fā)現,吊針的藥液已停止下滴,黃善軍的臉慢慢地沒有了表情,時間定格在7月25日0時30分。黃朝東連忙把黃善軍抱到床上,并呼喊著他的名字,但再也沒有了那熟悉的應答。在黃善軍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說的仍然是村里的事情。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