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創(chuàng)詩社 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2012年9月,陳科成創(chuàng)辦了一家詩社,取名“天南湖”,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人士,感興趣者均可以參加。自創(chuàng)辦至今,該詩社已出版了三期詩刊,詩社成員的詩歌也被多家刊物發(fā)表,在陳科成的天南湖記事本上記載了長長一大列的大小事記,多為各成員的詩歌文章刊發(fā)情況和獲獎情況。此間,詩社還舉辦過十多次有關詩歌(文學)的活動,為大家相互間的交流和探討創(chuàng)造了條件,也為弘揚校園詩歌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些活動全是由像陳科成這樣的詩歌愛好者集資舉辦的。陳科成說,“錢花在我們彼此都感興趣的地方,挺值得的。”對于自己創(chuàng)辦的詩社他也表現(xiàn)出十分的自信,“一些愛好者們一直在堅持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詩社會在廣西內小有名氣的。”
現(xiàn)在的校園詩歌處于邊緣化的狀態(tài),但是陳科成覺得校園里還是有一些寫詩的人的,只是能堅持下來的太少。詩歌有它自己的市場。他認為,像河池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等高校就出了不少知名作家,這與學校的文學氛圍是密切相關。為了校園詩歌能得到更多的重視和發(fā)展,他對此也提出了個人建議,建議文學社團多舉辦與詩歌有關的活動,邀請些著名詩人來做講座。若有老師也喜歡寫作、寫詩的,拉動同學們一起創(chuàng)作。
不同階段不同詩風 情到深處不能自已
也許是因為年少輕狂,血氣方剛,以前,陳科成都是靈感來襲時才寫作。正所謂“靈感是一切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說他對自己很“寬容”,從來都不會強迫自己去寫作。所以剛進大學時,他的詩歌多屬于浪漫型的。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思想的越發(fā)成熟,他的心境也平靜了許多,F(xiàn)在的他更愿意嘗試主題寫作或有意識寫作,他認為所謂的靈感寫作是不可靠的,這樣的創(chuàng)作更多是為了宣泄情感、表達思想或想抓住一些一閃而過的奇特意象;而主題寫作,創(chuàng)作的初衷是認為這樣的主題值得關注、挖掘,即有意義。所以,他后來的作品多偏向于現(xiàn)實主義的風格,比較沉重,“畢竟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嘛”。因此,他在數(shù)量、質量上都嚴格要求自己,其中的一組“城鎮(zhèn)化”和一組“靈與肉”的詩歌,就是很典型的代表。雖然是有意識的去寫作,但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氣呵成,很少有改動的。“修改時,我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詞、句的推敲上。有時候,換一個詞或字,之后的效果差別很大,我很享受這樣的一種過程。”陳科成說。
他也有自己喜歡的詩人,泰戈爾詩里的簡潔與哲理、普希金的無懼與浪漫、聶魯達的超現(xiàn)實主義意象和情詩,都能給他帶來閱讀的快感。這世間最凝練、最簡潔、最美麗的語言,很容易就會觸動人內心最深處的情感。陳科成也說,曾經(jīng)多次寫詩時,都把自己寫流淚了,“失戀時,流著淚寫的詩,也讓我印象深刻。就在昨天我的腦子閃過這樣的一個句子‘當朝陽再次出現(xiàn),所有的往事不值一提’。”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說《城里的清晨是有詩意的》這首詩是他最欣賞的,他喜歡里邊彌漫的諷刺意味。
創(chuàng)作路上 雖有困擾但收獲更多
作為一名校園詩人,除了詩歌創(chuàng)作之外,還要兼顧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對于陳科成這樣的理科生來說,專業(yè)肯定會占用更多的時間。興趣與專業(yè)的沖突便是他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但是,他很明白自己的角色,所以一般都是在課余時間才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他認為“詩歌總是要給理科專業(yè)讓路的。”
當下的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文學被邊緣化了。這是詩歌沒落的年代,他覺得詩人的處境很是尷尬的。平時的他也都不太喜歡以詩人自居,“我喜歡詩,也喜歡寫詩或分行。自己既然選擇了這一條路,咬緊牙關,也無悔的走下去,即便到最后一個與自己同行的人也沒有,我至少還有詩歌作伴。”
陳科成坦言,寫詩可以覓得一份心靈的寧靜,寫詩能抒發(fā)自己真實的情感;詩歌雖不能給自己帶來什么經(jīng)濟效益,甚至印刷刊物、個人詩集,多是詩人們自己掏腰包,但認清了這樣的行情后,便也不該抱怨,而應該把心思放在作品的身上。思考怎樣才能磨練詩藝,怎樣才能寫出真正的好詩。
上一頁 下一頁 |
第 [1] [2] [3]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