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本筆記21張草圖24年扶貧路 趙文強惦記的全是瑤民
——記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金秀扶貧辦原主任趙文強
廣西新聞網(wǎng) 記者陶媛 圖文
趙文強扶貧筆記本。廣西新聞網(wǎng) 記者陶媛攝
趙文強妻子翻看丈夫扶貧筆記本時默默流淚。廣西新聞網(wǎng) 記者陶媛攝
趙文強到三角鄉(xiāng)甲江村古少屯檢查石崖茶基地備耕情況(資料圖片)
眼前深藍色的小箱子緩緩拉開,24本記事日歷本、62本大大小小的扶貧工作筆記本、21張手繪貧困村草圖就這樣急忙忙、真切切地蹦入眼里。黑色皮質(zhì)、牛皮紙、粗糙硬殼、軟殼,各年代封面樣式的本子內(nèi),記著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金秀扶貧辦原主任趙文強自己做人、做事的感悟、基層工作點滴……這沉甸甸的一箱筆記本都是已經(jīng)離世的趙文強的遺物,摞起來約一米高。趙文強的妻子覃干鸞默默翻開其中一本筆記本,兩頁未翻過,手竟久久停在那里。“其實他心里裝的都是那些貧困村的村民……”她聲音很輕還有點抖,“如果他還在,我寧愿他天天往村里跑……”忽然,她不說話了,眼睛定定地看著本子內(nèi)頁的那張趙文強個人工作照,淚水便從臉上輕輕落下來……
這就是那個曾一個人扛著煤油、走路7、8個小時進山,在瑤山偏遠扶貧村屯里默默行走了24年的人嗎?
這就是那個在離世前一個月還對同事說“龍安屯是我所到過的金秀大瑤山的最窮自然屯,要想辦法幫他們”的人嗎?
這就是那個在離世前一個星期還對瑤鄉(xiāng)村民們說“要好好種植石崖茶,富裕了,我來喝茶”的人嗎?
這就是那個在離世前那個晚上還對妻子說“這輩子要一起好好過”的人嗎?
這就是那個為了一個簡單而又崇高的“扶貧”使命,在山里用盡最好青春年華的人嗎?
我流淚了。
在那一瞬間,我腦海里清晰地印下了這個瑤族共產(chǎn)黨員的樣子:樸素衣著,憨厚淺笑,眼睛里分明透著一種讓人心頭發(fā)熱的神采——激情。
整整三天兩晚,我們跟著瑤民在大瑤山里艱難行走,沿著金秀瑤族自治縣扶貧辦原主任趙文強曾經(jīng)走過的山路和扶貧足跡,幟駛冋f,沒見到他們的瑤鄉(xiāng)主任最后一面是憾事,“主任雷厲風行,像個將軍”。主任懂百姓,很廉政,開荒干實事,能吹口琴和笛子,會書法,強象棋,還耍得雙節(jié)棍,文韜武略。“我們來晚了,主任步履匆匆……”2014年2月14日8時20分,年僅45歲的趙文強因突發(fā)心肌梗塞去世。
金秀瑤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地處廣西中部偏東的大瑤山區(qū),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全縣轄3鎮(zhèn)8鄉(xiāng)81個村(居)委會,總?cè)丝?4.73萬人,其中瑤族占34.4%,不少瑤民仍居住在海拔千米左右的村寨。數(shù)據(jù)顯示,2007年趙文強擔任金秀扶貧辦主任時,金秀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0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1415元,全縣貧困人口達3.2萬人,占全縣人口的21%以上。截至2013年,該縣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23320元,農(nóng)村人均純收入5019元,僅在這一年,全縣貧困人口即減少10%。
1968年10月18日,趙文強出生在金秀瑤族自治縣大樟鄉(xiāng)一戶普通農(nóng)民家庭。由于家中小孩眾多,父母無奈將他抱送給親戚代為撫養(yǎng)。幼年清貧生活養(yǎng)成了他勤儉耐苦、凡事親力親為的個性。1990年12月,趙文強高中畢業(yè)考干被錄用,成為大樟鄉(xiāng)的一名團委干事,199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因工作表現(xiàn)突出,1999年,趙文強調(diào)任六巷鄉(xiāng)黨委副書記。
下一頁 |
第 [1] [2] [3] [4] [5] [6] [7] 頁 |
(支持“←、→”鍵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