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服務群眾意識明顯提升、田間地頭經(jīng)常見到干部身影、趕學比超氛圍日益濃厚、會場紀律明顯好轉(zhuǎn)……”自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恭城瑤族自治縣把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風的大轉(zhuǎn)變贏得了群眾的普遍贊譽。
立足“抓常”:
把牢活動的正確導向
“我們村還有幾條路沒有硬化,還有幾條水渠沒有三面光;我們單位為某某村辦了多少件實事,為困難群眾送去了多少慰問金……”這是該縣領(lǐng)導進村屯開展走訪基層活動時和“書記談書記”活動中,聽到比較多的話。
剛開始,該縣部分基層黨組織書記及參學單位“一把手”思想不到位,以抓工作的多少來代替群眾路線、以工作問題代替“四風”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該縣采取縣委常委約談鄉(xiāng)(鎮(zhèn))及縣直單位“一把手”,鄉(xiāng)(鎮(zhèn))“一把手”約談村黨支部書記、鄉(xiāng)(鎮(zhèn))駐村干部約談村兩委干部方式,促使各級“一把手”和干部對開展活動的認識。同時,把抓學習貫穿于整個活動,并對300多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為期2天的專題培訓班。通過學習、約談、培訓,使各級“一把手”及廣大黨員干部充分認識轉(zhuǎn)變作風就是教育實踐活動的主攻目標、是開展活動的正確導向。
如今,該縣黨員干部作風明顯好轉(zhuǎn)。各窗口單位、各鄉(xiāng)鎮(zhèn)為方便群眾辦事,均已實行“雙向預約”服務;該縣人社局除了推出滿意度測評,還對每年須進行的社保退休認證采取多點開花、遠程認證、上門認證“三措施”,即哪怕是在外地跟子女一起生活的老人,只需通過網(wǎng)絡視頻“晃一晃”即可,免卻了許多老人往年“需親自到場”的奔波之苦;該縣恭城鎮(zhèn)推出的節(jié)假日辦事電話預約制得到群眾的廣泛稱贊;該縣平安鄉(xiāng)以“破四難三服務建兩區(qū)促提升”為活動載體,加大火車站新區(qū)建設力度,倍受全縣上下關(guān)注的貴廣鐵路(恭城段)建設正按制定的目標緊鑼密鼓地推進。
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縣實施惠及瑤鄉(xiāng)群眾的項目900多個,各級黨員干部為群眾辦好事實事7000多件。
下一頁 |
第 [1] [2] [3] [4] [5] [6] 頁 |
(支持“←、→”鍵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