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凌聰
1980年,百色市最早的青年志愿服務隊成立。翻過歷史那一頁,時至2014年,百色全市志愿者隊伍已有180個,志愿者達56891名。30多年來,百色登記在冊的各個領域、行業(yè)志愿者服務活動累計10萬余次。
義務養(yǎng)育了86個孩子的“扁擔姐”麥瓊方、把婚禮辦成慈善會并為學生捐款超250萬元的楊可書、6年時間扶助了300多個學生家庭的肖鋒、百色草根公益團、右江區(qū)紅城義工服務隊、百色市紅十字關愛地貧志愿者服務隊……從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個人到團隊,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在百色涌現(xiàn)。
紅城的志愿者隊伍日益壯大,行動不斷發(fā)展,服務的領域不斷擴大。為了保證志愿服務工作的規(guī)范長效運行,百色在城市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中,不斷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確保志愿服務工作規(guī)范長效運行,讓志愿服務在紅城開出絢爛溫暖之花。
眾志愿者抱團行善 凝心聚力“能幫就幫”
“現(xiàn)在行善輕松多了,收到捐贈的衣物越來越多,去山區(qū)送物資有人幫我出車、有人幫我出力。”今年入冬,準備再去給山區(qū)貧困孩子送衣物的“扁擔姐”麥瓊方樂呵呵地說。
百色市人民醫(yī)院洗衣房退休職工麥瓊方30多年來,用扁擔挑著物資下鄉(xiāng),發(fā)現(xiàn)有失學兒童、孤兒就會千方百計伸出援手,甚至接到家里來同吃住,大家親切地稱呼其為“扁擔姐”。幾十年來,麥瓊方下鄉(xiāng)用扁擔“挑”出了她的86個孩子,如今她養(yǎng)育的孩子求學足跡已遍布香港大學、天津大學、右江民族醫(yī)學院等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
曾經(jīng),因為對其善舉的不理解,有些人稱呼麥瓊方為“七大姐”(百色白話,意為“癡大姐”)。但是麥瓊方多年的實際行動感動了旁人,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開始加入到她的行善隊伍中,F(xiàn)在,麥瓊方已然變成了“專職”志愿者,她有了自己的“七大姐”愛心志愿者小組,組織志愿者們定期或不定期下鄉(xiāng)獻愛心。
身為百色市紅十字會關愛地貧服務隊平果分隊隊長的羅勇智和麥瓊方經(jīng)歷不同,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各自凝聚了一批有愛心的志愿者共同行善。自2006年開始義務宣傳地中海貧血防治知識,羅勇智便在百色創(chuàng)建方便地貧患者家長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QQ群,該群成員至今已達800多人。除了自己參與地貧防治工作,他還積極搭建成立交流群達15個,讓志愿者可以凝心聚力去幫助地貧患者。
“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士關注瑤寨的孩子。”凌云縣伶站中學教師楊可書曾經(jīng)把婚禮辦成了慈善會,將禮金將捐助給9名瑤族中小學生。如今,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參與到幫助孩子的行動中,2005年至今,楊可書在眾多志愿者的幫下已經(jīng)通過開展各項公益活動募捐了近300萬元善款,為瑤寨興建愛心水窖近3000立方米,為瑤寨周邊恢復建設了學校2所,助養(yǎng)了瑤寨的三十多名孤兒,同時,為瑤寨貧困學生聯(lián)系“一對一”資助近500名……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