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鍋
起鍋
廣西新聞網(wǎng)寧明2月16日訊 (通訊員 黃微微)糕,壯族傳統(tǒng)小吃,是邊境壯族人民最喜歡的點心。糕店遍布寧明縣城的大街小巷。在寧明,從早晨6點到晚上10、11點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糕。寧明縣最有名的是明江糕,明江糕因出自寧明縣明江鎮(zhèn)而得名。明江鎮(zhèn)距離縣城8公里,每到周末,縣城周邊許多人都專門驅(qū)車前往“過早”,吃上兩、三條糕,喝上一碗紅糖醋,一整天都精神十足。
2月14日,筆者在明江西街的糕店遇到了兩對情侶,“今天是情人節(jié),專程帶女朋友來吃明江糕,她是北方人,讓她品嘗一下家鄉(xiāng)的美食。”梁先生如是說。“這段時間有好多情侶來吃糕,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回鄉(xiāng)過年了,帶了外地女朋友回家的都喜歡帶女朋友來嘗嘗當?shù)氐男〕,趕上街日的時候人就更多了,有時要排隊半個小時、1個小時才能吃上。”糕店老板娘說道。
明江糕制作工藝非常講究,工序繁瑣,從原材料的選擇到醬料的調(diào)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明江糕,選用的是當年產(chǎn)的上等白米,白米要經(jīng)過近10小時的浸泡,待米粒充分吸收水分之后用石磨磨成米漿。磨出的米漿要加入少許水使?jié)獬矶冗m中,米漿的濃稠度是制作糕的關(guān)鍵,濃稠度調(diào)制完全憑個人的經(jīng)驗,調(diào)制得好,蒸出的糕才有韌性。除了米漿之外,還需要準備花生、蔥、豬肉、滑腸等配料,然后用柴火燒一鍋開水,水開之后就可以把米漿放到專用的屜子里,曬上花生、蔥、豬肉、滑腸等配料,下鍋蒸,大火蒸5分鐘左右就可以起鍋了(蒸的過程也是用柴火)。再配上特制的紅糖醋、酸菜醋、雞皮果醬、辣椒醬、香菜等醬料,一碗香噴噴的糕就制作完成了。
看似簡簡單單的一碗糕,但它凝聚的是壯族先人的智慧,是壯家婦女勤勞持家的縮影。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