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南寧市提出建設“花樣南寧”目標,打造“四季有花、處處見花、生機盎然、宜業(yè)宜居”的美好家園。記者 鄒財麟攝
民族民俗話傳承
廣西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民族、民俗文化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廣西民族博物館展出民族文物及其他實物資料1800多件,展示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民族文化,正是傳承的好平臺。
南寧市教育局退休職工張惠英長期住在南寧市,是博物館的志愿者。她說,自己雖然是壯族人,但對本民族的文化淵源知之甚少。經(jīng)常逛博物館后,才知道很多東西都是有積淀的。比如銅鼓,以前覺得沒什么特別,現(xiàn)在知道銅鼓還有形制、鼓面、鼓身的區(qū)別,鼓面上點綴的;蚯嗤芏几饔幸饬x。
民族博物館還會變身“流動博物館”走出去。比如,帶著民族服裝實物、展板走進女子監(jiān)獄,為監(jiān)獄將要舉行的服裝大賽送去啟發(fā);帶著少數(shù)民族藏品走進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小學,村民們看到博物館的珍藏物就是自己日常所用,產(chǎn)生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共鳴。對于一些面臨消失的民俗,博物館還會把記錄儀器交到村民手中,讓他們自己記錄本民族的各種風俗人情,為后人留下第一手音像資料。
該館副館長袁晉表示,博物館承擔著大眾終身課堂的作用,人們逛博物館、看展品引起思考,其影響比看得見的藏品更為深遠,也往往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文明的種子。
建設更美好家園
全國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也是極具價值的城市品牌。2009年,南寧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并于2011年蟬聯(lián)該稱號。2013年12月,中央文明辦通報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shù),南寧市得分在17個省會/副省級全國文明城市中,位列第8名。2015年2月,南寧市實現(xiàn)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目標。
“三連冠”后,南寧人并未止步。2015年,南寧市提出建設“花樣南寧”目標,打造“四季有花、處處見花、生機盎然、宜業(yè)宜居”的美好家園。按計劃,至2015年9月底前,“花樣南寧”將初步見成效;至年底,年度目標全面完成,城市花化彩化效果彰顯。屆時,一個生活環(huán)境更優(yōu)美、生活品質(zhì)得到改善、市民素質(zhì)和城鄉(xiāng)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形象,將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