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5月29日訊(記者 許乾雷)5月29日,記者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在南寧舉辦的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培訓班一行,走進南寧市青秀山蘭園、南寧市規(guī)劃展示館、濱湖廣場以及白沙大道,現場參觀考察南寧市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點,感受城市海綿化帶來的無窮魅力。
青秀山蘭園 修復環(huán)境增效益
猶如人間仙境的青秀山蘭園。廣西新聞網記者 許乾雷 攝
走進青秀山蘭園,只見綠樹叢中繁花似錦,各類蘭花競相開放。林中樹上,一團團水霧噴涌而出,四處彌漫,走在林間,如入仙境。
據介紹,蘭園開發(fā)之前,該區(qū)域居民生活污水、養(yǎng)殖廢水污染嚴重。隨著植被毀壞,水源斷流,蘭湖水量漸減,綠地澆灌只能從邕江抽水。為恢復青秀山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南寧市按照恢復“山、水、林、湖”的自然水生態(tài)理念,重建青秀山“海綿體”。
蘭園一期主要是沿山體設置雨水截流調蓄滲透雨水井,經綠地、植草溝、透水鋪裝滲濾后收集雨水徑流,將水資源收集利用、初雨污染控制功能集于一體。在低洼地建雨水調蓄塘,利用水生植物對雨水進行滲過濾凈化。利用自然高差,豎向設計五級階梯式調蓄池,恢復水循環(huán)。
通過改造,青秀山水環(huán)境得到改善,斷流多年的董泉、狀元泉等已恢復長流,包含蘭湖在內的水系日最大雨水調蓄量為3320立方米,年雨水調蓄利用量約800毫米,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90%。雨水回用系統(tǒng)基本滿足園區(qū)綠化澆灌,每年水資源節(jié)約成本可達200萬元,僅邕江抽水電費節(jié)約額就達22萬元。
規(guī)劃展示館 生態(tài)建筑現奇觀
南寧市規(guī)劃展示館內的生物滯留池。廣西新聞網記者 許乾雷 攝
在南寧市規(guī)劃展示館,記者看到該館依山而建,屋頂綠樹紅花生機盎然,看上去與山體渾然一體。走進規(guī)劃展示館,綠地、瀑布蔚為奇觀。
據介紹,該館通過“海綿化”改造,建成虹吸式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將鋪裝廣場邊緣改造為植草排水溝,引徑流入雨水收集池,調整用地紅線內綠地為下沉式綠地;山體雨水匯流坡面設置截流盲溝、生物滯留池,滯留、入滲、凈化后進入末端景觀水池;停車場改造為生態(tài)透水停車場,實現了雨水收集凈化與利用的綜合效益。
目前,建設區(qū)域內90%以上的下墊面雨水徑流,均進入綠化帶,通過各種綠化面積排除,結合末端雨水收集池,改造后,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從40%提高到了78%,全年收集可利用雨水資源9500立方米。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