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 > 專題 > 焦點 > 美麗南方·廣西 > 發(fā)展之美·今日八桂 > 正文 |
桂林市臨桂區(qū)兩江中學弦歌不輟 抗戰(zhàn)時期為國育才 (2) |
2015年07月20日 07:06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莫喜生 編輯:覃晗 |
李宗仁夫婦種植的羅漢松。 教學多名家 豐子愷 贊同桂師辦校宗旨 籌辦兩江中學之初,唐現(xiàn)之多次邀請當地各界知名人士考察,后將校址定在義江西岸大嶺心村。還邀請教育家陶行知親自指導建校,聘請南京著名建筑設計師林樂義設計畫圖,使當時的桂師成為頗具江南園林式書院的典范標本。 大嶺心村地勢高曠,松林環(huán)繞,有利于防空防洪,連綿不斷的丘陵和寬闊洶涌的義江是天然屏障。桂林淪陷時,日軍多次到兩江鎮(zhèn)掃蕩,但從未竄犯過兩江城以西的地方,桂師校園也從未有日寇騷擾。 隨著抗戰(zhàn)推進,大批文化界人士從全國各地云集文化古城桂林,辦報刊雜志,撰文發(fā)稿,兩江中學有機會聘請許多知名學者和名人為教員,如豐子愷、張向山、賈祖璋等名家都曾為桂師學生解惑,授道傳經。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豐子愷率全家逃難武漢、長沙。不久,廣西朋友相邀,希望他來桂林。當時的廣西堪稱抗戰(zhàn)模范省,他認為國難當頭,桂林人不忘藝術,保存我泱泱大國之風度,于是欣然應邀,率家眷赴桂。 1938年6月豐子愷舉家抵桂,在馬皇背街暫時租房棲身。此時正值唐現(xiàn)之籌辦兩江中學,他幾番聘請豐子愷任教國文,豐子愷先是婉言謝絕,后來唐現(xiàn)之又聘豐子愷兼任國文和美術。盛情難卻,豐子愷提出3點建議:不住校;有權自選國文教材,不照搬課本篇目;保留開明書店編輯職務。唐一一答應,還安排房間讓他課間休息。 桂師辦校宗旨是“以藝術興學,以禮樂治校”,豐子愷覺得此舉實比抗戰(zhàn)建國更深遠:“凡武力侵略,必不能持久。日本遲早必敗。我們將來抗戰(zhàn)勝利,重新建國的時候,就好比吾人大病初愈,百體疲乏。需要多量的牛奶來營養(yǎng)來調理,方能恢復健康。桂師便是奶牛,應該把它好好地保藏起來,留給將來。”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