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焦點 > 美麗南方·廣西 > 悠久之美·歷史風流 > 正文 |
老南寧記憶:看南寧最早的公園 昔日繁華不再(圖) |
2015年08月19日 06:57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 作者:李家健 黃婧 黎詠瑩 編輯:利雪娟 |
老南寧記憶 系列報道11 憶往昔崢嶸歲月 故園今望 中山公園九曲橋 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記者 李家健 黃婧 實習生 黎詠瑩 核心提示 公園,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現(xiàn)在的南寧,市民可以到石門森林公園看櫻花,在金花茶公園感受茶花文化,到鳳嶺兒童樂園與童趣相伴……而回望歷史,南寧直到1928年才擁有了第一座自己的公園。 南寧最早的公園——中山公園 現(xiàn)址:植物路中段 中山公園是世界上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同名公園之一。全國各地的中山公園歷史淵源各不相同,既有私家花園改建的,也有前身是皇家園林的歷史名園,亦有由原有公園改名而成的……民國時期全國上下更是紛紛動工興建中山公園,蔚然成風。1925年-1949年間,全國共建起中山公園267座,其中廣西境內(nèi)就有27座,而南寧中山公園則成為邕城最早的一座公園。 據(jù)《南寧市志》記載,中山公園于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修建,面積7公頃。公園由原來南門城外商埠東面的趣園遺址開辟而成,起初名為商埠公園。園內(nèi)亭臺樓閣遍布,水榭花園環(huán)繞,是當年南寧最著名的地標之一。 園內(nèi)有山有水,環(huán)境優(yōu)美,遍植花卉樹木,筑有幾座小亭。園方將原有的幾個池塘連貫打通,栽植蓮花和養(yǎng)魚,在池塘上建九曲木橋,連接兩岸;塘中還布置10多艘游船,供游人租借乘坐劃槳暢游。園內(nèi)還飼養(yǎng)了猴子、猩猩、狗熊、老虎、狐貍、箭豬、鷹、鸚鵡、大蟒蛇等動物,且不收門票,群眾可隨意出入游覽。 此外,公園內(nèi)建有當時的南寧廣播電臺,除了播報時事新聞外,還經(jīng)常播放音樂,為市民增添不少生活情趣。民國22年還在公園北面入口處建起廣西省立第二圖書館(也稱南寧圖書館)。這些完備設施使得中山公園成為當時最大的活動場所,每逢節(jié)假日全城老少齊聚,人頭攢動。 1951年,中山公園被拆除,昔日繁華不再。當年曾到過中山公園游玩的孩子,如今都已是古稀老人,南寧人對中山公園的印象也早已模糊,往昔的歲月崢嶸只能在一張張老照片中尋到蛛絲馬跡。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