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焦點 > 美麗南方·廣西 > 要聞聚焦 > 正文 |
神奇八桂未解之謎:探句町古國 神秘銅棺化迷霧 |
2015年10月08日 06:43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廣西日報 作者:羅勁松 編輯:利雪娟 |
銅棺化為一團迷霧 開篇語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廣西先民以令人驚嘆的創(chuàng)造力留下了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在試圖探尋、還原歷史真相時,面對的卻常常是難解的謎團——在西林被砸碎的那副銅棺,究竟帶走了多少句町古國的歷史文化信息?在南京遭遇“靖難之役”的建文帝,真的曾經(jīng)逃到廣西橫縣寶華山避難嗎?位于北京城里的“公主墳”,埋葬的果真是從桂林靖江王府逃出去的那位漢族格格孔四貞嗎?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在容縣都嶠山崖壁上筑起神秘的七十二房井…… 一個個謎團,有的正在破解中,有的已經(jīng)成了永遠的不解之謎。了解這些未解之謎的來龍去脈,有助于我們拓展想象空間,端正對待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有助于我們提升探索歷史文化真相的鍥而不舍的精神。 嵌在銅棺上的鎏金銅面具。 廣西新聞網(wǎng)-廣西日報記者 羅勁松 文/圖 早在2200多年前的秦代,一個名叫“句町”的古國曾在如今廣西西部、云南東南部、貴州西南部一帶興起。目前所存數(shù)量極少的文獻資料告訴我們:句町古國由原始部落、部族或聯(lián)盟組成,在西漢時期達到鼎盛,一度與中原地區(qū)交往密切。東漢初期,句町古國神秘消失。對這個古國當年的社會形態(tài)和文明程度,如今的人們只能依據(jù)偶爾出土的文物進行推測。1969年12月,一副藏有眾多器物的銅棺在廣西西林縣出土。令人遺憾的是,這副蘊藏著句町古國諸多歷史文化信息的銅棺,在當時卻被視為“封建四舊”,在貪婪的搶奪和無情的重錘下四分五裂—— 1 銅棺神秘現(xiàn)身 西林通往田林的公路,在普合苗族鄉(xiāng)普馱屯馱娘江邊繞了一個大彎。深秋時節(jié),記者找到當年銅棺出土的地點時,眼前彎彎的公路猶如一個大大的問號,嵌在山坡上。當?shù)鼐用,已?jīng)沒有多少人知道當年銅棺出土的經(jīng)過了。然而,曾親眼目睹那副銅棺的自治區(qū)博物館老館長謝居登,對46年前令人感嘆的一幕記憶猶新—— 1969年12月15日,西林縣調(diào)集各鄉(xiāng)民工熱火朝天修筑通往田林縣的公路。負責普合苗族鄉(xiāng)普馱屯路段施工的,是當時土黃大隊平那小隊的一群青年民工。當天下午4時許,在普馱糧站附近一個黃土山包取土填方的民工何卜來一鋤下去,只聽“嗡”地一聲,鋤頭被彈了起來。他馬上和身邊幾個人把表層泥土刨開,一個銅綠色的尖角露了出來! 這是什么東西呢?幾個人盯著那尖角,本能地感覺到:這可能是“寶物”!此時,天色已暗,快到收工時間了。幾個人相互使了個眼色,又悄悄用泥土把銅尖角掩埋起來。 當晚,縣里電影隊到工地放映《農(nóng)業(yè)學大寨》新聞紀錄片,工地上大部分民工都興致勃勃看電影去了,何卜來等幾人則稱要到工地“加班挖土方”。 夜色中,何卜來等人揮鋤猛挖,不時有過路人好奇地停下來觀看。電影散場時,聽說有人在“挖寶”,涌來圍觀的人更多了,有人還主動參與挖掘。 終于,一副氣派的長方形銅棺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興奮的人們一陣歡呼,立即七手八腳撬開棺蓋。有大膽者伸手入棺抓出一把帶泥的物件,搓掉泥土一看,竟然是珠寶!于是,眾人一哄而上,你拿走一匹銅馬,我抓住一個銅俑……場面亂成一團。 一些搶到“寶物”的人,連夜趕30多公里山路將東西帶回家。有人把珠寶、玉石帶回家后,聽左鄰右舍說這是死人冥物,拿回家不吉利,又依依不舍地扔到了河里。一些沒搶到“寶物”的人,便動手撬銅棺上鑲嵌的銅面具,打算用來熔鑄捕魚用的網(wǎng)墜。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