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專用分類 > 測試 > 正文 |
一網(wǎng)友8年間苦尋到5張欽州老地圖 最早為清末版本 (2) |
2015年12月31日 06:48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南國早報 作者:陳詩圓 編輯:陳梓瑤 |
2 傳上網(wǎng)與網(wǎng)友分享 “情愫之印”找到的1916年欽州地圖上,順流而下的牛渡江(欽江)清晰可見,但其標出的大多數(shù)地名與今天有很大差異。 “這幅地圖最難找,用了一兩年才拿到手。”“情愫之印”說,他臺灣的朋友查找資料,并聘請律師與當?shù)叵嚓P(guān)部門對接協(xié)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到原件高清掃描件(電子版)。 “情愫之印”說,遺憾的是,他利用業(yè)余時間收集到的地圖,卻沒能給家族的官司起幫助,“法院認為解放以前的地圖不能作為法律依據(jù)”。 不過,在收集地圖的過程中,他也有所收獲,“從這些老地圖,可以看到欽州發(fā)展的軌跡,F(xiàn)在向社會公布歷史地圖,希望給欽州歷史文化研究做一點貢獻”。 3 專家稱有一定研究價值 欽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鄧家慶說,這些地圖是有研究價值的,能反映現(xiàn)在和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發(fā)生的變遷。但可惜不是原件,難以作為文物進館收藏。 創(chuàng)建欽州市博物館的元老之一、文博專業(yè)副研究員吳斯俊也表示,這5張地圖中,年份最早的是1911年,也就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時期的,確實比《欽縣志》所記載的地圖略早一些。但據(jù)了解,目前欽州尚有明朝嘉慶年間的地圖記錄,時間更早。 吳斯俊稱,除了印制時間,地圖所側(cè)重的角度不同,所呈現(xiàn)的價值也不同。例如,1916年印制的欽縣地圖明確標注著缸瓦窯,這便是如今古龍窯所在地。當時只是造水缸的地方,很不起眼,然而卻是欽州坭興陶發(fā)源地。如果這些地圖對缸瓦窯的地理變遷有很詳細的記錄,那么對這方面的專項研究就具有重要價值,“從目前這些地圖的截圖看,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角度”。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