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科教 > 2016年中秋節(jié)專題 > 要聞 > 正文 |
中秋佳節(jié):做花燈學風俗 家長孩子樂融融(圖) |
2016年09月16日 08:51 來源: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 作者:黃占玲 黃林芬 編輯:李香瑩 |
做花燈學風俗 家長孩子樂融融 廣西新聞網(wǎng)-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占玲 實習生 黃林芬 文/圖 核心提示 中秋佳節(jié),不少文化場館推出了許多與之相關(guān)的活動。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了一起制作花燈的親子活動;南寧市圖書館不僅推出了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習俗的專題片,還在昨天舉行了免費領(lǐng)取復古木質(zhì)書簽的活動,受到了不少讀者的熱捧。 長知識 這些中秋習俗 你未必知道 中秋三天假期做點啥?到南寧市圖書館參加“圖書館漂流專架”活動,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據(jù)了解,該漂流專架在假日期間免費向讀者開放,讀者既可以隨意取悅書籍,也可以用自己的書籍進行交換。圖書館還推出了關(guān)于中秋習俗的專題片,讓大家了解一些之前你未必知曉的風俗。 在古代,每當中秋節(jié),人們喜歡燃燈以助興。湖廣一帶習慣用瓦片疊于塔上燃燈;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習俗;在廣東,人們會把不同形狀的燈豎起于高桿上,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在中秋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侗族有“行月”的習俗,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會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壯族則有“祭月請神”活動,時間定在每年夏歷八月中旬,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放祭品和香爐的供桌,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耳象征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對歌等四個階段。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