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村全景
▲村屋墻上繪制了古村的土法釀酒等傳統(tǒng)手藝流程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訊(記者 鄭芳/文 宋延康/圖)日前,2016年度“美麗廣西”鄉(xiāng)村建設示范村、綠色村屯評比活動中,興寧區(qū)三塘鎮(zhèn)圍村那井坡獲得2016年度廣西“綠色村屯”稱號。圍村緣何從眾多鄉(xiāng)村中脫穎而出?記者走進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文明古村,欣賞特色民居品田園風光,感受到改造后的古村散發(fā)出的獨特魅力。
古村改造重特色留底蘊
駕車從火車東站出發(fā),沿著新修的長虹路右轉至興工路直走,進入村道后再轉幾道彎,不過10來分鐘,一片翠綠的竹林便映入眼簾,仿佛隔絕了塵世的喧囂,這里就是三塘鎮(zhèn)圍村那井坡。
那井坡綜合示范村是2015年南寧市建設的13個綜合示范村之一,位于興寧區(qū)“十里花卉長廊”(核心)示范區(qū)內,地處三塘鎮(zhèn)南部,毗鄰九曲灣溫泉風景區(qū)。那井坡建村于北宋中期,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那井古稱朝嶺,因村口貫通南北的朝嶺坡而得名。沿著簡約鋪設的透水磚村道來到村里的最高點,放眼望去村內地勢起伏,水、田、林錯落有致,與別具特色民居組成一幅自然的生態(tài)圖。
圍村村委會主任楊仕繁介紹說,那井坡在開展鄉(xiāng)村建設過程中注重鄉(xiāng)土特色,挖掘鄉(xiāng)土文化底蘊,以修舊如舊、就地取材的原則修繕了村史室、民居古宅和知青樓等。在那井村史陳列室,記者看到這里展示了當地的農耕文化,保存著各種老物件。有20世紀60年代榨糖用的石碾、70年代的電鋸墩等,它們無不述說著那井坡的發(fā)展史。
村口老井講述古村歷史
除了村史陳列室,位于村口綠林旁一口古韻十足的水井,也有著動人的傳說。古井周邊的土地已經平整,旁邊立有古井的簡介的牌匾。相傳,古時村中人畜飲水困難,村民鑿挖多口水井均井水苦澀難咽,或渾濁不堪。一日,一群白衣仙女翩翩東來,落腳之處泉水涌現匯集成池,仙女離去后村民汲泉解渴,只覺泉水甘洌,周身舒爽。后來,村民便鑿泉成井,取名“仙女井”。因水井水量充沛,村民們沿井造田,引水灌溉,從此安居樂業(yè)。
“村里重新整理撰寫了‘蟠桃山’和‘仙女井’傳說,并將古法釀酒、古法榨油等題材繪在村內墻壁上,讓美麗的傳說廣為流傳,也使村里的人文古韻更厚重。”圍村村委會團支部書記農錦亮表示,在村史室和民俗民居示范村申建工作中,村民們出錢出力自覺改建修繕祖屋,捐獻村史室建設老物件,修繕了廢棄多年的老古井,村民的鄉(xiāng)土情懷和鄉(xiāng)土意識在加深。
下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