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第一橋的石碑。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李冠宏 攝
黃河第一橋“中山橋”廣西新聞網(wǎng)記者 李冠宏 攝
廣西新聞網(wǎng)蘭州7月19日訊(記者 李冠宏)7月18日上午,“貫徹黨代會精神各族群眾話發(fā)展——2017年全國網(wǎng)絡(luò)媒體甘肅行”采訪團踏上了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中山橋,尋覓百年鐵橋帶給蘭州這座城市的印記。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舊名鎮(zhèn)遠橋,位于濱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由德國商人承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中山鐵橋長234米,寬7.5米,有6墩5孔,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qū)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jié)構(gòu)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因為它像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shù)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