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岳飛:把排雷精神用到工作中
廣西新聞網(wǎng)-廣西日報記者 王春楠 通訊員 王亞東
從1982年至2010年,黃岳飛在部隊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與隱秘、詭詐、危險的地雷相伴。1993年和1997年,中越邊境的兩次大掃雷,他均擔任排雷隊長。轉業(yè)到桂林后,他依然本著“膽大心細能吃苦”的排雷精神,工作敢于擔當,始終沖鋒在前。
從廣西的北侖河口至靖西各大山,連綿1000多公里的國境線上,曾是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上范圍最大的地雷場,最多時散布著400多片雷區(qū)、百萬顆地雷。1993年和1997年,為了給邊疆人民通貿興邊、發(fā)展經濟創(chuàng)造和平環(huán)境,中越邊境先后兩次吹響排雷清障、開辟通道的號角。
作為排雷專家,黃岳飛每一次都主動請纓擔任排雷隊長。他在請戰(zhàn)書上寫道:“壯士何慷慨,志欲為邊疆。臨難不顧身,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雷場!
如果說,排雷工作是與死神抗爭,那么,“擁抱”死神必先擁抱知識。早在1984年在長沙工程兵學院就讀期間,黃岳飛就整理摘抄了幾十萬字資料。排雷隊里的58種中外地雷模型,他都能說出產地、結構、發(fā)火原理和埋排要領,并熟練掌握100余種地雷的排除方法。
“排雷兵除了要有勇氣、有體力,還要有技術、有經驗!秉S岳飛深深知道,誰第一個上去,就意味著把死亡留給自己。每一次排雷行動,只要他在現(xiàn)場,他都命令戰(zhàn)士:發(fā)現(xiàn)的地雷必須由他上前拆解。
兩次大排雷,黃岳飛帶領著排雷隊戰(zhàn)友創(chuàng)造了排雷逾10萬顆,人員無一傷亡的奇跡。他本人也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并被原廣州軍區(qū)授予“排雷英雄”榮譽稱號。
剪下的地雷絆線被編織成和平花環(huán),千里邊境線由“死亡禁區(qū)”變成了黃金通道。掃雷行動恢復和新增耕地16.3萬畝、山林20萬畝、牧場12萬畝,完成永久性封圍59.16平方公里。
2010年,黃岳飛轉業(yè)至桂林國家高新區(qū),擔任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負責征地、拆遷、城建、招商等工作!霸侔踩姆雷o裝具,也抵不過具備精湛的排雷技術,擁有再過硬的技術,也需要勇往直前的氣概!”黃岳飛始終保持著沖鋒的姿態(tài)。
2014年初,桂林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塔山片區(qū)城中村改造項目啟動。2016年1月1日,黃岳飛擔任改造項目指揮部負責人。塔山片區(qū)位于漓江和小東江兩江環(huán)抱的黃金地帶,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現(xiàn)象泛濫,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并非易事。
黃岳飛再次肩負使命,發(fā)揚“膽大心細能吃苦”的排雷精神,和工作人員進家入戶,為村民列出了3份“幸福賬單”。用改造前后的居住環(huán)境等真切的變化對比,來說服村民。
他們的努力收到了成效。今年4月,塔山片區(qū)城中村改造范圍內的2000余畝土地全部征收完畢,將通過整體規(guī)劃,打造成為漓江沿岸集居住、商貿、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旅游文化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