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專題 > 媒體行 > 2017全國網(wǎng)絡媒體晉城行 > 滾動要聞 > 正文 |
全國網(wǎng)媒走進晉城南安陽潘家莊園 原來你是這樣的“十三院” |
2017年08月09日 08:24 來源:齊魯網(wǎng) 編輯:李香瑩 |
齊魯網(wǎng)8月8日訊(記者 費燕妮) 8月8日,全國網(wǎng)絡媒體晉城行走進位于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南安陽村的潘家莊園。這是一座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院落,占地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又稱為“潘家大院”、“潘家十三院”。是晉城地區(qū)乃至北方澤商鼎盛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商宅會館建筑。 潘家大院俯瞰圖 潘家十三院始建于清嘉慶年間,總占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房屋三百九十余間,安陽潘氏從明萬歷末年開始,重視農耕,后逐漸經商。在家族鼎盛時期,潘氏族人決定在安陽本地興建一座精美的宅第。他們選擇了上海徐光啟九間頭四合院為樣子,結合黃土高原建筑元素為特色,請皇宮的內務府和工部的有關設計大師進行設計規(guī)劃。 潘家大院假山 潘家十三院整體坐北朝南,正門開在中心街的潘家胡同中段。通往居住區(qū)的正門共有三道,第一道比較簡約,門洞依墻而建,深約兩米,板式大門。門框居中而立,以石抱框,中檻之上的走馬板上,雕刻著“所其無逸”四個大字。這里的無逸,說的是不要貪圖安逸。潘家之所以將其作為門額,就是告誡潘氏后人,不要貪圖安逸,不思進取,要克勤克儉,繼續(xù)努力。正門外的裝飾也十分簡單。平板枋下是一根兩頭帶有斗拱的小額枋,平板枋上,中間裝飾著雕花卡子和雕花墊敦,墊敦的花飾為鷺鳥蓮花,寓意著潘家追逐“一路清廉”心路歷程。 走進院落第一道門與第二道門之間是一個狹長的院落,西側有一個小小的門房,東側則另辟一門,門內又是一組兩進的院落。 這座兩柱單樓的牌坊式門樓,門頰檻框鑲嵌在立柱之間,立柱前擺放著一對石獅,門頰前豎著飾有謝歡虎頭的抱框石柱、中檻上增加了四枚門簪,門樓的前檐裝飾了三朵五彩斗拱。在門頭走馬板的位置,懸掛著一塊匾額,匾額上旌表著潘氏的三位先輩,誥贈朝議大夫候選同知潘子立(學禮),誥贈中議大夫南安府同知潘蘭亭(日曾),誥贈中議大夫南安府同知潘漢三(為杰)。再看大門內設有一道屏門,屏門的走馬板上用篆書雕刻著“四世大夫”四個大字,十分醒目。“四世大夫”匾額的背面刻著潘氏為鎰、蔚宗、功宗三人所享有的功名,分別為誥授朝議大夫、誥授奉政大夫和誥授中議大夫。正可謂一座門樓,兩塊額匾,四世大夫(學、日、為、宗),六人功名。 右邊有個小型的四合院是潘家的賬房院。這個小小的院落是潘家總號掌柜、管賬、伙計經常出入的地方。安陽潘氏在遷來陽城之前既有務農務工經歷,又有行腳販夫和小來小去的座商行賈經驗積累,故定居安陽之后,在從事冶煉鑄造實業(yè)自產自銷方面就較為得心應手。后又抓住“開中制”的歷史機遇利用政策獲取販鹽資格,賺到了富家的第一桶金;后又成立“中和祥”商號,做起了絲綢、茶葉、瓷器、海鹽等生意;最鼎盛時期,潘家把生意做進了紫禁城,把大興寶號分號設到了京城,專門經銷朱砂。潘氏一族內強素質,提升能力,外樹形象,打造品牌,使潘氏大興寶號朱紅享譽海內。潘氏不僅成為陽城首富,而且與晉商平陽亢氏、太谷渠氏齊名。 第二道門和第三道門之間是一個橫向的院子,院子南北短而東西長,兩道門,一個向北,一個向南,分別坐落在院子的西南和東北兩個角落里。除此之外,院子的西墻上還有一個裱著的門洞,這里便是去往廚房院和鋪院的通道。 潘家大院的第三道門整體形勢與第一道門基本相同,但他的木工工藝卻最為精致。雀替、額枋、平板枋、卡子、墊敦、包括門簪,每一處都裝飾著漂亮的雕刻花卉,花卉的內容多為吉祥圖案。在兩側的雀替部分,上面雕刻的是錦雞牡丹,寓意著前程錦繡,富貴榮華;中間雕刻的壽星、祿星,寓意著長命百歲,富貴永駐;下面雕刻的是童子戲蓮,寓意著連生貴子,家族興旺。連接雀替的小額枋,則雕刻著造型雅致的蔆龍圖案,從而體現(xiàn)出院子主人尊貴的身份和不凡的地位。平板枋上雕刻著的是祥云奔馬,他象征著潘氏家族的興旺發(fā)展,平板枋上的卡子與墊敦,則雕刻著象征著富貴榮光的牡丹和人之才俊的鳳凰,“鳳依牡丹”正是人貴家富的象征。第三道門上額匾書寫的內容是“居廉讓間”,額匾表達了潘氏家族所追求的道德標準,遠離貪欲,努力做一個潔身自好的謙謙君子。充分表現(xiàn)了潘氏家族身居富貴而不忘道德的做人準則。 潘家十三院的核心--老院,老院繼承了陽城當?shù)氐膫鹘y(tǒng),造成了一個四大八小的標準院落。所不同的是南北兩座主體建筑的耳房打破了傳統(tǒng)的兩間格式,而建成了三間,這樣一來,四合對圍而成的院落,就成了南安陽村流傳的“九間頭四合院”。大院內所有的建筑都為兩層的閣樓式建筑,上層無論大小房間都出有樓廊,其中正房、倒座,各九間,東西廂房,各七間。倒座西耳房東一間下層用作為院子的大門,東廂房南耳房下層南一間被辟為院子東南的側門,側門外則另為一組建筑。 潘家大院的北房,是院子里地位最高的建筑,潘氏家族的大事一般都會在這里商定。北房的正門上懸掛著一塊大匾,根據(jù)上面的題額可以得知,這是當年澤州知府張士楹為潘氏為杰所立,內容為“天寵優(yōu)渥”四個行書大字。優(yōu)渥的字義是豐足優(yōu)厚。意思就是說:潘家得到了上天的寵愛,因而獲得了比以前更加豐厚的報酬。這形式上是當年澤州知府對潘家的表彰。 在潘家大院里,還保存著一塊官家贈送的匾額,那就是陽城知縣葉廷楨為潘幕先(景宗)老先生六十大壽所題的“仁者壽”匾額。這塊匾額的內容相對的來說有點多,前面是旌表的原因,“清例授朝議大夫慕先潘老先生,以仁存心,常樂怡靜,故年花甲而精神尤矍鑠焉。雖非國之巨寶,而愛國興學之心無時或懈。聞咸同間捐輸十數(shù)萬,光緒時救人萬余口。由于潘氏景宗愛國興學,賑濟百姓,為國分憂,所以作為國家的官員要為他賀壽!叭收邏邸钡囊馑季褪牵粋道德崇高的人,常懷仁愛之心,一定會長壽。 潘家大院的建筑,氣勢恢宏,潘家大院建筑的裝修,做工精細,簡潔疏朗,處處顯示著節(jié)儉的家風。大院中的欞格窗的圖案,大多為簡潔套方,稍微復雜一些的,也只是在欞條的交叉點點綴了幾朵簡單的蓮花或海棠,其中最奢侈的就是那個門簾架,上面裝飾了較為復雜的夔龍紋。大院的樓廊、扶梯所采用的圖案,基本上都是風車形組合,即便在隔板與墊墩上也沒有使用過于繁雜的花飾,都是一些大眾化的內容,如蝙蝠、蓮花、暗八仙、蝠捧壽等。潘家大院的建筑寬敞大氣,但毫不奢華。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